第2013章 不干人事儿,布局凸显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昆吾字数:2246更新时间:25/04/28 20:14:55
    “袁阁老,怎么说?”

    “袁阁老,请赐教!”

    “袁阁老,下官愚钝,还请解释一番!”

    ……

    这一刻,群臣都都对袁可立抱拳,眼中满是期盼之色。

    “陛下……”

    “袁爱卿有想法但讲无妨!”

    “是!”

    面对皇帝的准许,袁可立先是躬身行礼,而后看向群臣:“本阁来说说陛下所说的国强民富和民富国强的理解吧。

    国强民富依赖国家能力,通过各种政令促进经济的发展,诸如我们各大互市、海运、海贸、蒸汽机商船、三大运河、官道休整等等,都是国家的手段;

    而民富国强则是遵循着市场繁荣,百花齐放,以税收的方式让财政充裕。

    前者需要庞大的官僚体系来维持,后者依赖法治和契约精神。

    这两点朝廷都已经有了准备,前者是锦衣卫、巡视组、监察御史等等,后者则是修订的商贸法、商铺评分体系与路引制度、店历的挂钩等。

    而这两者之间的最佳平衡点体现在基本民生保障和财政军费开支。

    基本民生保障体现在粮价上,按照历朝的物价,每石粮食占收入的两成是最好的,而财政军费开支不应该超过整个财政收入的四成。

    想要做到这两点,需要一个平衡机制,诸如宋代市易法平抑物价,所谓的市易法就是设立一个机构,诸如宋朝的市易司,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并允许商贾贷款或赊货,按规定收取息金。

    这就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百货供销社!”

    “大明皇家银行!”

    “供销社!”

    “银行!”

    “南海海贸商队!”

    ……

    袁可立话音刚落,皇极殿内惊呼声此起彼伏。

    市易法好吗?

    肯定是好的,但在执行的过程中被严重的扭曲了。

    它一方面打击了大商人、兼并之家,但是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小商户的利益。

    因为市易司有一项强制收购权,官府以平价强制收购中小商户货物,尤其是特别是紧俏商品,往往低于市场价的三到五成。

    最可耻的是官府以低价收购的货物又加价出售,中小商户被迫从官方渠道中高价进货。

    《宋史·食货志》载:凡商旅所有,必先输市易务,私易者罪之,也就是说你只能从官方进货,不从这里进货就是走私,轻则罚款,重则斩立决。

    第二方面,本是为了缓解商人们的资金的短缺,结果成了高息贷款的陷进,利息名义是两成,结果因为折变、耗羡,利息高达四到六成。

    且需要以房产、存货为抵押,违约则没收资产。

    如果只是这两方面倒也没什么,关键是人为的制造货物短缺,官府为抬价故意囤货,

    且掌控着中小商人进货的凭引(许可证),数量受严格限制,而官商勾结的‘扑买’商人可获得特权。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

    不,还有更奇葩的,商户申请交易需贿赂吏员,办一张市易凭证需‘纳例钱’五到十贯,且收购时大斗进,小斗出,两者相差近四成,何等可怕。

    这些都是官方机构干的,你敢信?

    而百货供销社和皇家银行就不一样了,皇家银行的利息不像青苗法那么高,远远低于,更没有那么残酷的没收。

    百货供销社更不会去强制收购中小商人的货物,然后再高价卖出,也不是中小商人的进货地,更没有掌控市场的议价权。

    而是以高品质、高服务、集中采购等优势吸引客人。

    如果商人囤积抬价,百货供销社以近乎赔本的价格去倾销,将囤积货物价格打下来。

    当然了,也不一定会赔本,因为所有供销社是联营的,拥有大明所有的进货渠道、库存以及最快速的配送方式,成本肯定低于商人。

    一个商人或者一地商人怎么可能是朝廷的对手。

    哪怕是远洋海贸的货物,商人也没法抬价,因为供销社下有一支比最大商号还要大上数倍的南海商队。

    “诸位,本阁刚刚说的财政方面的,虽然避开了宋朝市易法的弊端,但诸多的审核权。

    诸如路引、店历、商铺评分、红契、皇家银行分行借贷、入海许可证、税率等等,基本都还在地方。

    如果地方在这些方面卡住,依旧会出现问题的,于是陛下设立的三级监督机制。

    巡视组和锦衣卫是陛下直属的巡视,督查院在各地的巡查御史,地方则是行业工会、商管等等,

    地方上的这些行政机构若是吃拿卡要,且当地官府不作为,百姓和商人们就可以向巡查御史和商会举报,

    巡查御史与地方勾结,那还有巡视组和锦衣卫。”

    “除此之外,陛下还设立了火器研究院和讲武堂、军机处,分别负责军事技术上的突破、军事人才的培养和全局的军事推演,三者之间循环;

    设立农业研究院和还地于民且禁止买卖,避免兼并,增加亩产,进而增加收入,保证了温饱。

    设立黄岐研究院和下属黄岐学院、五级医士制度,负责医学技术上的研究,解决了百姓能看病、看的起病、看的好病的弊端,保证百姓的生命安全;

    设立工业研究院,负责诸多技术上的突破,施惠于民,风力取水车、改良后的代耕、三轮野战炮车、蒸汽机商船等等。

    废除科举,改为三级学校、多科并存的义务教育,适龄孩童皆可入学,在全民启蒙开智的同时,选拔更多优秀的人才进入各大研究院。

    优秀人才的涌入会推动各大研究院技术、制度上的进步,增强军队的战力,增加百姓的幸福感。”

    讲到这里,袁可立看向皇帝:“陛下,这就是臣对国强民富和民富国强的一些想法。”

    “很好!”

    崇祯点了点头,眼中满是赞许之色。

    不愧是五朝名臣,看的够远、够深,也明白了自己这么改革的最终目的。

    皇极殿内的群臣皆是张大了嘴巴,眼中震撼之色更加浓郁了几分。

    也对自己发出了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做什么的灵魂三连问。

    听着袁可立的分析,他们不禁怀疑自己是不是来凑数的,更没有想到皇帝登基之后所做的这么多事情是为了国强民富和民富国强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