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收服杨忠嗣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橡皮泥字数:2469更新时间:25/04/24 05:16:36
    听到李彻的话,杨忠嗣先是愣了愣,随即向帐中看去。

    主帐不算大,却是挤满了人,光是团级以上的武将就有十数人,可谓是名将如云。

    和自己上次离开相比,奉王麾下的猛将显然更多了,已不是那个兵少将寡的落魄藩王了。

    杨忠嗣面色复杂:“奉军已有百战百胜的不败之相,如今的殿下还需要老夫相助吗?”

    听到杨忠嗣的话,李彻就知道这老头又开始别扭了。

    和下方的杨璇对视一眼,笑着开口道:“杨叔有所不知,如今奉军之中虽猛将如云,但仍是远远不够。”

    “奉国所处之地,东面靠海,海对面乃是倭国。北面有室韦,以及其他蛮族。西边虽然灭了契丹,但却又与北胡接壤。就连南面......”

    李彻顿了顿,却是没再说下去。

    “总之,奉军急缺能驻守一方的统帅,上保边境安康,下护百姓安宁,杨叔的威望、韬略皆是当世顶尖,岂能弃我于不顾?”

    李彻手下将领虽多,但大多是冲锋陷阵的猛将,指挥一万人已经是极限了。

    其实大部分将领的指挥能力都有上限,带几千人时可以亲自冲锋在前,那叫一个如臂使指、用兵如神。

    而当数量提升到几万人,就开始吃力,甚至屡战屡败。

    要是带了七十万大军,很可能屁事没干就被人一把火能烧个连营。

    只有少数武将有统领十万军队的才能,天才中的天才才有统领百万大军的能力,杨忠嗣显然就是此类将领。

    听到李彻言语恳切,杨忠嗣眼神中犹豫之色更浓。

    “老夫......老了,如今奉军所用的是火器战法,老夫对此一窍不通,怕是难当重任啊。”

    晚上李彻亲卫手枪齐射那一幕,到底还是深深震撼了杨忠嗣,甚至让他对毕生所学的兵法都有了动摇。

    火器威力太过骇人听闻,区区三百人的连射,却有千军万马倾泻箭雨的威势,让他如何不精?

    李彻闻言,微笑道:“我听闻古有廉颇六十挂帅拜相,姜尚七十遇文王,暮年归周。杨叔如今耳顺之年,尚是奋斗的时候。”

    杨忠嗣愣了愣,随即哼了一声:“老夫今年还未到六十!”

    李彻顿时有些尴尬。

    杨忠嗣征战四方,每日风吹日晒,故而更显老态,自己说六十还是往少了说呢,哪想到......

    “却是本王走眼了,杨叔莫怪。”他咳了咳,继续道:“至于火器之事,难道杨叔初到西域就会在大漠作战?您刚到关外,就擅长在风雪与蛮族骑兵对决?”

    “火器之应用并不难,杨叔天纵之才,只需用心钻研一段时间,必能有所成就。”

    李彻从后世而来,自然清楚年纪大根本不算什么硬伤。

    别说五六十岁正值壮年了,就是七八十岁的人,才思敏捷不弱于年轻人的也大有人在。

    当然,还是分人。

    有人七八十岁尚能做实验、发表论文、打游戏,也有人七八十岁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看个电视都得子女帮着换台。

    其中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主动学习、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

    像是杨忠嗣这等全能性的统帅,学习能力绝对是拉满的,自我思考已经是本能,思想也是与时俱进,绝不会轻易与时代脱轨。

    这等大才想着退休?怎么可能?赶紧给本王卷起来!!!

    见杨忠嗣仍面露迟疑之色,李彻给杨璇使了个眼色。

    杨璇心领神会:“父亲还要弃女儿而去吗?”

    杨忠嗣见杨璇面色哀伤,心中愧疚更深。

    李彻则是在一旁乘胜追击,使出了杀手锏:“舅舅,还请您助外甥一臂之力。”

    杨忠嗣又是浑身一颤。

    他是前朝文帝义子,炀帝义弟,也是李彻母妃的义兄,论关系李彻的确能叫他一声舅舅。

    只是李彻身份尴尬,为了避嫌才一直称呼杨叔、杨师。

    而如今再次听到李彻叫自己舅舅,杨忠嗣立刻想到了皇兄、皇妹。

    炀帝虽是个昏君,但对杨忠嗣却是没得说,李彻的母妃更是和他关系颇好,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玩伴。

    而如今杨家血脉断绝,李彻这个身负两朝血脉的皇子,已经是和先帝血脉最近的人了。

    “也罢。”杨忠嗣终于叹了口气,缓缓站起身。

    看着满眼渴求的李彻,认真地躬身下拜:

    “既然殿下不嫌弃老夫年迈,老夫愿替殿下持鞭坠蹬,生死相随!”

    李彻自是大喜,连忙亲自去扶。

    这位杨大帅可是大才啊,自己的兵法就是他教的,李彻对杨忠嗣的本事再了解不过了。

    陈平之已经是自己麾下最杰出的统帅了,而他一身兵法韬略皆出自杨忠嗣传授。

    这世间只论兵阵战法,怕是没有人能超过杨忠嗣了。

    “殿下莫急,还记得上次离别之时,老夫曾说过‘下次相见,必会带着十万大军前来投靠’吗?”

    李彻微微一怔,笑容僵在脸上。

    好像确实有这么一回事,自己倒是忘了这一茬。

    如此说来,杨忠嗣早就想好要投效自己了,刚刚不过是做戏呢?

    这老不修的!

    然而,杨忠嗣接下来的话,就让李彻的笑容瞬间回归。

    “外面那十万室韦军,就是老夫送给殿下的十万大军!”

    “此话当真?”李彻大喜。

    那些室韦人他见过,虽然训练不足、武器简陋、军纪堪忧,但却是一群不惧生死、敢于陷阵的猛士。

    这群大脑简单、四肢发达,而且还没见过什么世面,极其好养活的兵,简直就是天生的炮灰......呸呸呸,天生的近战士卒啊!

    却见杨忠嗣继续说道:

    “老夫在室韦这一年,也算是攒下些声望。室韦人家国观念淡薄,内乱不断导致他们内部不断融合拆分,对本部首领谈不上什么忠诚,老夫有信心说服这群人来降。”

    李彻闻言却是面露关系:“是不是太危险了,要么还是算了吧?”

    杨忠嗣见李彻面对十万兵源,却是先担忧自己的安全,不由心生感动。

    “殿下放心,老夫有十成把握!”

    李彻这才微微颔首,沉吟片刻后,开口道:“此事不急,杨叔今夜好生休息,明日再谈不迟。”

    杨忠嗣闻言也不多提,众人继续吃肉畅谈,帐内气氛越来越好,仿佛聊不完得话题。

    就在此时,一名亲卫突然急匆匆闯入帐来。

    李彻皱眉看去:“怎么如此莽撞,发生了什么事?”

    亲卫连忙拱手道:“禀殿下,耶律大贺......死了。”

    李彻眉头舒展,倒是也不意外:“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他身负重伤,能挺到现在已是不易。”

    亲卫又道:“不是伤重而死,不知何人割去了他的头颅,我等发现时只看到一具无头尸体。”

    李彻心中一惊,耶律大贺一个将死之人,何人会如此痛恨他,宁可违背军纪也要做此多此一举之事?

    他突然想到了什么,向下方看去。

    果然,没看到耶律和的身影。

    “这蠢货!”李彻骂了一句,站起身焦急地向帐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