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参观奉国大学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橡皮泥字数:2490更新时间:25/05/04 17:50:50
    见庆帝开始说正事了,李彻默默放下筷子:

    “回父皇,奉国现在用的还是民爵制度,大部分的蛮族百姓地位低于庆人。”

    李彻给庆帝简单讲解了一下奉国九等民爵制度。

    两年以来,奉国吸收了大量的异族人口,其中大多数的异族人口不在朝阳城中,而是在周边地区的放牧区生活,毕竟他们更擅长放牧。

    而朝阳城中的蛮族居民,要么是最早投降李彻,已经攒够了爵位。

    要么是蛮将家眷,或是像索伦三部这样,从未与奉国为敌的异族。

    “现在?”庆帝敏锐地察觉到了李彻话中的重点,“听你的意思,未来打算给他们和庆人相同的地位?”

    李彻顿了一下,点头道:“父皇,儿臣以为,要想奉国稳定,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民族融合是大趋势,对大庆而言,奉国是边疆之地,或许不会在乎外族的死活。

    但李彻不同,关外之地是他的大后方,必须保证这里固若金汤。

    若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靺鞨、契丹这些外族对奉国产生认同和归属感,否则这群人三天两头就叛乱,再好的政策也难以实施。

    庆帝沉默了片刻,开口道:“庆人和外族积怨已深,你如何平息?”

    李彻面带微笑:“车到山前必有路,况且这两年来,外族付出的代价比奉国多得多,他们没得选。”

    庆帝恍然,看向李彻的眼神多了几分羡慕。

    相比于自己,李彻在奉国的地位,才是真正的一人独断!

    庆帝有铁血手腕,还有立国平乱世的功劳,这才将大庆朝堂打造成铁板一块,无人敢轻易质疑他的旨意。

    即便如此,他在发布政令时仍会权衡利弊,不可能完全无视世家大族。

    而李彻完全没有这种困惑,奉国的世家之人早就被他杀了个精光。

    再加上他几次三番在大庆灭世家满门,大庆的世家根本不敢来奉国,故而奉国如今是大庆唯一没有世家存在的地方。

    “吃吧。”庆帝收回目光,“吃完饭,带朕去你那个奉国大学看看。”

    “喏。”

    庆帝这一顿饭吃得极好,李彻也混了个饱,唯有李霖唯唯诺诺,根本没敢吃几口。

    吃过饭后,庆帝召集文武准备去大学参观。

    刚准备出发,朱纯带着一众武将求见。

    “怎么了?”

    庆帝望着府衙门口蔓延而去的商业街。

    朱纯拱了拱手,低声道:“陛下,兄弟们想去奉军看看。”

    “哦?”庆帝回头看向一众武将,“为何?”

    朱纯讪笑道:“昨日奉王殿下所说的那些......科学,臣都听不懂,更别提这些粗胚了。”

    “反倒是奉国的训练方式,早在帝都时臣就心向往之,一直无缘一见。如今有了机会,臣想带他们去观摩学习一下。”

    “可。”庆帝微微颔首,又补了一句,“去之前,问问老六。”

    朱纯微微一愣,随后拱手应是,心中却是无比震惊。

    以庆帝的性格,做事何须和他人商量?

    更别提是自己的儿子了,在诸皇子面前,庆帝一直保持着绝对的威严和话语权。

    而如今却让自己征求奉王的意思,显然奉王在他心中的地位,已经和其他皇子截然不同。

    并非是纯粹的父子关系,也不是君臣关系,而是类似合作共赢的关系。

    听到朱纯和一众武将想去朝阳军参观,李彻没怎么犹豫,便同意了下来。

    朝阳军没什么秘密可言,所用的练兵方法,其实就是前世军训的那一套,又融合一些杨忠嗣的兵法。

    这些东西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人学会,即便朱纯他们学会了,也没办法应用。

    光是给士兵们一人三餐,并让他们每日一练,就难倒了这个时代百分之九十九的军队。

    这也注定了除奉军以外,任何人都没办法这样练兵,更别提奉军还有政委,才能贯彻顽强的战斗意识的服从性了。

    朱纯带着武将离开,由贺从龙招待他们,而庆帝则是带着文臣来到城外。

    只见道路两旁,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庄稼幼苗随风翻滚,仿佛翠绿的海洋,在阳光下波光粼然。

    远处,几架高大的水车缓缓转动,将清澈的河水引到田间。

    错落有致的村庄点缀在田野之间,炊烟袅袅升起。

    如今正是农闲时刻,田间并无农夫劳作,唯有幼童追逐在小路上,一派祥和安宁的景象。

    “好一派田园风光!”庆帝忍不住赞叹道,“朕一路走来,所见之处皆为枯败,唯奉国百姓安居乐业至此。”

    随行的官员们也纷纷附和,赞叹奉国治理得当,百姓富足。

    李彻在一旁陪着笑,心中却是腹诽。

    您刚离京的时候才几月份,那时候庄稼还没长出来呢,当然是一副枯败景象。

    当然,虽然心中吐槽,李彻也没傻到自己拆自己的台。

    他指着远处一片树林后,隐隐约约可见的建筑,开口道:

    “父皇,前方就是奉国大学了。”

    庆帝循声望去,只见在一片绿树掩映之中,出现了一片规模宏大的建筑群,青砖黛瓦,雕梁画栋。

    奉国大学占地面积极大,是李彻亲自设计,完全对标了后世的大学。

    故而校址没有选定在城中,而是放在了城外,正好处于百姓的农田之中。

    这也是为了让在此学习的学生亲近农耕,让他们从入学起就和工农阶级作伴,免得毕业后成了五谷不分的官僚。

    “奉国大学在此地?”庆帝有些疑惑,“为何不建造在城内?”

    “回父皇,城内没有地方能容下。”

    庆帝眼角缩了缩:“奉国大学多大?”

    李彻笑道:“预计占地2000亩,目前只修建了一半。”

    庆帝瞪大眼睛,身后大庆官员也是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

    两千亩?好家伙,这还是学堂吗?

    而奉国的官员也是感同身受,当李彻提出这个预计占地面积时,他们也觉得难以接受。

    学堂而已,占那么大地方做什么?

    要知道,朝阳城目前是奉国最大的城池,绝对的中心。

    即便未来可能会迁都,朝阳城依然是奉国南方重城,这里的土地可谓是寸土寸金。

    但李彻却不以为然,前世的大学规模大多如此,占两千亩地太正常了。

    北大主校区占地4127亩,清华占地七千多亩,同样位于东北的‘东北林业大学’,占地面积高达49000亩,堪称‘森林中的大学’。

    “父皇,奉国大学为奉国培养人才,广纳天下有志之士,不分贵贱,皆可入学。”

    李彻开口解释道:“第一批学生就有三千人,且还在不断扩招,校区自然要大一些。”

    庆帝闻言,心中更加好奇,当即催动胯下马匹,朝着奉国大学的方向走去。

    穿过田野,一行人来到了奉国大学的正门前。

    只见两扇朱红色的巨门巍峨耸立,门前两尊巨大的石狮栩栩如生,威武不凡。

    而在大门正中,则是一块巨大的青石,上面龙飞凤舞地镌刻着八个大字: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