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话语权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兵法36计字数:6955更新时间:25/03/15 09:07:35
    自从看历史类书籍多了以后,刘茜茜还是挺喜欢类似话题的。

    因此网上专门有人讲,她顺便就去瞥了两眼。

    随后就发现不对。

    这位粗脖子音乐人,讲到她不懂的地方,听着好像还挺有道理的。

    可但凡涉及历史话题,就感觉不太对味。

    很怪,还要再看看。

    陈麟风无语道,“你还真要追着看啊,这人的历史水平,还不如一个成绩好点的高中生呢。”

    “怎么可能,我听说他是水木大学辍学出来的呢。”

    刘茜茜多少还是有点学历崇拜倾向的。

    尤其陈麟风这个当年的高考状元,在她面前几乎是无所不知。

    无形间,就拉高了她对高学历人才的认知。

    “这就又扯到术业有专攻上了,如果是我,我肯定不会在理工的内容上多说话。”

    刘茜茜皱了皱鼻子,不吭声了。

    她开始多少怀疑起整档节目的质量,不过矮大紧确实很能说,观感还是可以的。

    无聊的时候,刘茜茜倒是还会看两眼。

    直到节目里聊到明朝的历史。

    矮大紧声称“明朝是华国历史上的三无时代,即无明君、无名将、无名士。”

    刘茜茜彻底绷不住了。

    能不能再离谱一点?

    她忍不住就要跟陈麟风吐槽,但见他正在和人打电话,于是只能暂且忍下。

    不过心里是越想越觉得气,这么个节目,自己竟然还巴巴的看了这么久。

    甚至一度当成是知识科普节目,还吸收了一些知识。

    现在想来,估计一大半都是糟粕吧。

    刘茜茜瞬间感觉自己脑子都不干净了。

    陈麟风这边,正在和金鸡奖组委会方面的康兼民打电话。

    这位之前担任组委会的主任,现在他虽然还是这个位置,但职责变了好多。

    如果以前还能说有点实权的话,现在则完全变成了负责执行的角色。

    就这,还是投的早,被赦免之后的结果。

    否则按着叶云笙这位二代的说法,直接剔除掉更方便。

    还是陈麟风提议,别搞得太大。

    毕竟事情因他而起,太兴师动众,最后出了问题,都是他的过错。

    如今已经是2012年的5月份,距离去年金鸡奖闹出事,已经有六七个月时间了。

    距离上头下发文件政策,以及允许文协、电影局等方面,对金鸡奖进行调整,也有三四个月时间。

    这段日子以来,别的事没怎么干,先是把组织架构给捋了一遍。

    以前金鸡奖头上的婆婆众多,主要是影协和文协在负责。

    现在则统一归属一个叫奖项统筹规划委员会的机构管理。

    这个机构是新建的,由文协、影协、电影局、文化口等几个协会或部门出人组建。

    之后在名义上,不再受原先的婆婆们管理。

    下辖有评审团、商务办、评选委员会、媒体联络处、财务处等部门。

    其实最关键的就是前两个。

    一个负责评奖,一个负责奖项的商业运营。

    这个暂且不提,最上层的奖委会中,大家是各个统管部门各派一人来的。

    算是照顾到各方的利益和面子。

    文化口方面,将之前掺和过影史百年经典的叶云笙给派了过来。

    影协、文协、电影局方面,来的也基本上都是神仙。

    毕竟明眼人都知道,经过改革之后,不说别的,一番新气象总是要有的。

    比照此前的“影史百年经典”就知道了,有公正性,就有权威性。

    随后就是认可度、知名度的提升。

    自然,名气和权力也会纷至沓来。

    除了各个委员,陈麟风、张一谋,这两个四大导演中的内地派,作为委员会顾问。

    最后,文化口的某位大佬,文协的铁总,作为主副领导,名义上牵头。

    整个组织架构就这么确定了。

    这里边,陈麟风主要负责出主意,说话相对最好使。

    这和奖委会里的成员构成,以及他过往经历有关。

    陈麟风本就是此前“百年经典”活动的主要推手。

    可以说,金鸡奖改革、以及委员会的成立,和他有直接关系。

    他的经验比在场众人都丰富。

    此外就是人员方面的原因了。

    文协的新老大铁总是自己人,一直都很支持他。

    作为牵头领导,名义上领导小组,实际上不管事。

    但要真当她说话不管用,一点影响力没有,那就是开玩笑了。

    加之文化口方面,派叶云笙来负责此事的,是李司长。

    对,就是那个看好他的李司长。

    叶云笙和陈麟风本质上,变成一伙的了。

    再加上叶云笙本身出身很高,这种家庭出来的人,没有下放到地方去打拼。

    基本就可以确定,是那种很懂得,如何不干事蹭经验的选手。

    非常配合工作。

    因此,很奇妙的,这两个最有话语权的部门,都属意他来办事。

    此外,陈麟风虽然没什么公职在身,但影响力是真不低。

    本身的名气就不说了,人家还是成功的企业家。

    因此影协和电影局方面的人,都高看两眼。

    另一个顾问张一谋,纯粹是由于资历和名望高,来凑人数的。

    他无脑支持小老弟的提案。

    因而,最后反而变成了陈麟风说话最好使。

    这就是职权和话语权的差别了。

    不过好在陈麟风是个能笼络人,而又不得罪人的性子。

    所以事情推进的还算顺利。

    平时陈麟风和评选委员会方面,沟通比较多。

    康兼民身为评委会主任,主要负责评委的召集与后勤事务。

    现在则会多干一些联络、执行方面的活。

    还别说,人家干的真不赖。

    比以前用心多了。

    今天康兼民跟陈麟风说的,是奖委会前两天开会,提到的一个议案。

    那就是“金鸡奖”要不要改名的问题。

    当初金鸡奖这个名字,是因为第一届开办时,正好是鸡年,于是就叫了这个名字。

    如今金鸡奖的名声多少有点被败坏了,于是有人便提议,不行干脆换一个名字。

    正好如今时值龙年,换成金龙奖,听着都好听不少。

    其实这事吧,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过是个名字的问题。

    但陈麟风挺犹豫的。

    过去金鸡奖那么多年,不能说一点遗产没留。

    至少大家听习惯了。

    这本身就是一项好处,代表着历史悠久。

    奖项总是越老越吃香的。

    陈麟风想了想,问道,“康主任,其他几位委员是怎么考虑的?”

    “大家也都在纠结呢,两个方案都有支持者,而且双方人数还差不多,所以专门让来问问你的意见。”

    得,看来别人跟他一样,也都在纠结呢。

    陈麟风的各种想法在脑子里转了半天,最后莫名的想到“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句名言。

    于是道,“那就还是不要改了,金鸡奖毕竟历史悠久,近些年名声受到了些影响,但不影响大家都觉得金鸡奖是国内的最高奖项。

    换一个名字,说不定会被认为是一个全新的奖项,也就失去了那份底蕴。”

    康兼民听了这说法,不由赞道,“还是陈顾问考虑周到,我会把你的意见,汇报给各位委员和领导的。”

    陈麟风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我是觉得改不改名字,都有说法,具体还是看他们怎么斟酌。”

    (大家有意见可以发表一下,根据大家的想法来)

    康兼民“嗯”了一声,继续说起下一件事。

    这个就比较实在了,是关于此后金鸡奖举办地的问题。

    当初金鸡奖搞了个很时髦的法子,在各个城市轮流举办。

    这个方法在如今看来,是不太合适的。

    没有固定的合作方,费用、组织方面,都有很大妨碍。

    实力强的城市,可能随随便便就通过当地的商业赞助和广告费,把颁奖礼的费用给补齐了。

    实力弱的城市,则缺乏这些条件。

    而过往,金鸡奖由于权威不够,少有固定赞助商。

    因而办到后面,几乎成了赔钱买卖。

    很多城市都不愿意申办了。

    想到这里,这个问题也比较明晰了。

    陈麟风道,“要我说,不如就定在燕京或者申海,具体哪个,让委员们举手表决吧。”

    康兼民点点头,“好,这个没问题。”

    此外还有细碎的内容,比如商务处的事、又或者评审团的一些流程细节等。

    说道商务处,他们负责的是金鸡奖的商业运营。

    拉赞助、广告合作、颁奖礼卖票、直播与视频版权运营等,这些都是商务处需要考虑的问题。

    如今金鸡奖改革,前两年可能会延续过往的情况,没有什么大品牌来冠名赞助。

    因此,陈麟风直接给解决了。

    就如当初“麒麟杯”的赞助一样,他直接花钱,成了金鸡奖这两年的最大赞助商。

    因这也是如今他的话语权很重的原因之一。

    毕竟是金主爸爸。

    聊了许久之后,终于把该谈的事给谈完了。

    最后,康兼民提醒道,“下次集中开会的时间点是6月份,到时候两位大领导也会参加,你看……”

    “明白,我也会抽空参加的。”

    领导在的时候,就是定下一些事的时候。

    有关如何评奖,以及具体流程的确定,应该就会在那时候有个说法。

    这是新的金鸡奖能不能成的关键核心因素。

    陈麟风上心很久了。

    因此,到时候他肯定要去盯着。

    挂了电话,陈麟风回卧室,发现茜茜已经趴在床上睡着了。

    他拨弄了下茜茜的身体,把她给调整成侧躺的睡姿。

    刘茜茜一点没发觉,仍是睡得正香。

    睡眠质量真让人羡慕。

    陈麟风看了眼外面的太阳,此时正是下午3点,再来个午睡,也还不算晚。

    然后就钻进被窝,搂着茜茜纤细柔软的腰,也逐渐睡去。

    此后几天,陈麟风继续在家宅着,偶尔推进一下手里的事。

    刘茜茜又到了上半年的营业时间,因此要时常出门去参加一些商业活动,顺便接受一下采访。

    今年的大新闻几乎都集中在陈麟风身上,但他现在几乎不出门,又大多时间不怎么接采访。

    因此茜茜出现在公众场合,总会有记者问到她那边去。

    最近的热门话题,还是诺贝尔奖的事,这个看来要形成长久的热度了。

    毕竟有可能得奖,但拒绝掉的情况。

    实在帅的不像当今的国人。

    但不得不说,大家就吃这个,看着就民族自信心爆棚。

    再然后就是《诡秘之主》销量的事了。

    华纳以及国内的相关方,已经公布了的首日首周等销售数据。

    再一次破纪录的销量,让媒体和大众都有些激动。

    因为到这里,大家开始逐渐考虑一个问题。

    那就是,陈麟风这次的新书,有没有可能追上《哈利波特》的问题。

    从趋势上来说,看着有那意思。

    有媒体扒出了当年《哈利波特1》发售之初的各种数据。

    说实话,两者相差仿佛。

    至于质量,剧情到底哪个好看。

    这就有点众说纷纭。

    国外不少书迷都觉得《诡秘之主》比《哈利波特》要好的多。

    不管是从剧情的成熟度还是设定的新颖程度,都要更优秀。

    但国内反倒不少人认为,还是《哈利波特》更突出一些。

    毕竟人家从总体数据上来说,还是遥遥领先。

    而且,影视化的成绩也有目共睹,你一个新出的,想要对比,还差的远。

    这其实就是从硬成绩上来说了,这一点确定,暂时还比不了。

    关于这个话题,外网也讨论热烈。

    “我觉得chen明显要更优秀,只要看过他的过往作品,就很清楚了,那多到满溢出来的才华,是jk罗琳所比不了的。”

    “《哈利波特》销量5亿!”

    “关键chen还有文学奖项方面的优势,《她》几乎获得绝大多数主流奖项的认可,今年拒绝诺贝尔奖一事,就是某种明证。”

    “《哈利波特》销量5亿!”

    “如果《诡秘之主》能取得与《哈利波特》近似的地位,再加上《无限世界》《她》等作品,陈会超过jk罗琳的。”

    “《哈利波特》销量5亿!”

    “你能不能不要发你那该死的5亿销量了。”

    “《哈利波特》销量5亿!”

    “……”

    现在一切有关于此类话题的讨论,最后都敌不过一个5亿销量。

    这确实是通俗文学最大的成绩和底气所在。

    不过,话又说回来,能让《哈利波特》的粉丝,只能以硬成绩来应对,本身就代表了某种倾向。

    那就是陈麟风在的横向领域确实太突出了,各个不断出新,剧情也是肉眼可见的精彩。

    这一点,是《哈利波特》迷也不得不承认的。

    此前《洛杉矶时报》提到了一个“JC时代”的说法。

    意指21世纪的全球畅销书领域,jk罗琳和陈麟风一前一后,分别统治东西半球,又以绝对的优势压到他人。

    如今是两人统治的时代,简称“JC时代”。

    《时代杂志》延用了这个说法,并以某种程度上的事实认定,直接将这个说法,给确定下来。

    随后,《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巴黎评论》《新法兰西评论》等世界性的文学杂志,都认可了这个说法。

    不过他们比较严谨的把此说法,限制在了通俗领域。

    华国的《收获》等文学期刊,也使用了这个设定。

    此后,各路媒体,正式将陈麟风与jk罗琳并称。

    世界进入“JC”统治的时间线。

    说回到刘茜茜的采访。

    媒体在问问题的时候,总是会侧面迂回,聊到这类内容,然后想知道陈麟风对此有什么看法。

    问的内容,比如“你老公最近开不开心啊”“陈导怎么最近没有出来跟大家见见面”“你们夫妻平时有没有聊一些文学话题之”类的。

    刘茜茜面对媒体问到此类话题,一般会比较耿直的回答。

    “还好,具体的看不太出来,他这个人情绪波动比较小,一般不会突然傻乐。”

    “他事情比较多,哪怕在家闲着,其实也挺忙的。”

    “聊啊,不过比较少,主要是一些专业的内容我不太听得懂,一般聊历史比较多,这个我喜欢听,也能听得懂。”

    记者感觉不太对,正常夫妻或者情侣,有聊历史的吗?

    “你和陈导聊历史话题?”

    “是呀。”

    “额,都不知道你还喜欢历史。”

    刘茜茜奇怪的看了眼对方,这是新手来的吧。

    这些年接受采访,她都说过好多次了。

    不过她性子到底属于比较好的类型,因此就顺着记者的话继续聊。

    “以前不太喜欢,后来小风给我推荐了几本书,看完之后,就慢慢喜欢看了。”

    “没有,不是特别专业的那类,算是科普类读物,专业的我看不来,小风喜欢看。”

    说到这里,她突然想到了前几天刚看完《晓说》,本想着跟小风吐槽,结果后来睡着的事。

    如今聊到了,她也就顺嘴吐槽道,“我最近看到一个聊天的节目,本来我以为是知识科普性质的,开始几集,聊的一些我不太懂的内容,听着还挺真的。

    结果聊到了历史,我一听明朝无明君、无名将、无名士都来了,这……感觉还是多查查资料再说比较好。”

    记者初听也觉得离谱,附和道,“是嘛,这水平都能出来讲课了。”

    两人都没太当回事。

    但采访视频在网上放出来之后,网友们就开始好奇。

    这说的是那档节目啊。

    茜茜这种平时几乎告别知识的(安茜带来的印象),都能来吐槽了?

    网友毕竟神通广大,很快查了出来。

    是矮大紧3月左右新出的一个聊天节目《晓说》里的内容,最近出的一期里,是这么说的。

    三无的说法确实有够离谱,网友里还是有不少懂的,纷纷吐槽。

    不过大家只是当个谈资、笑话,说说也就过去了。

    但有好事者,把刘茜茜的评论给做成图,配上文字,在微博@矮大紧。

    “你水平暴露了,被刘茜茜吐槽呢。”

    矮大紧一看,立马就不满了。

    然后当场拍了桌子,“你什么学历,也敢质疑我?尤其还是个戏子!”

    他随即在微博回复,“还是先弄懂二十四史几个月能看完,再来说历史的事吧。”

    矮大紧自觉自己这条微博发的体面,不仅嘲讽了对面,还用了著名的网络梗,舒服。

    这条微博下面,一开始的评论也是觉得回击的好。

    矮大紧也是有粉丝的,不管是当初写《同桌的你》,还是最近新开《晓说》,都能积累一些粉丝。

    尤其是最近《晓说》播了之后,粉丝数量大涨。

    他们中,不少还是觉得刘茜茜话说的有问题的。

    毕竟矮大紧在讲到观众不熟悉的内容时,那种发自内心的自信,还是很能唬人的。

    但很快,有人就指出,用“二十四史”这个梗,是不是不太好。

    这本来是人家演的一个电视剧人物,根本不是现实中的事。

    矮大紧一直看着微博的后续回复。

    也看到了这一条评论。

    他倒是才知道,原来这个梗是出自刘茜茜的角色。

    “不过这样更好。”

    矮大紧觉得自己刚发的微博简直是绝,这还一语双关了呢。

    天天住在网上的人多了去了。

    很快就有人把矮大紧回复的内容发到了刘茜茜的微博和贴吧。

    这里可都是天仙粉的聚集地,说是大本营也不为过。

    很多年轻的粉丝,当即就回骂过去。

    然后和矮大紧的粉丝产生了一些冲突。

    老粉可不一样,他们经历过当年的事,尤其知道一些东西。

    “有点可笑了,我家茜茜真的看过二十四史,人真的知道看完需要多长时间!@矮大紧”

    有人不信,这位老粉随后发了一系列图片,都是当年博客的截图。

    当年《星你》开播之后,这个‘二十四史’成了名梗。

    刘茜茜为了摆脱安茜的形象,真的去看了二十四史(翻译版)。

    并且在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不时在“安茜”博客下,发读书记录。

    这段故事,如今的网友不一定知道,老网友,尤其是老粉,不少是知道的。

    当初《星你》那么火,“安茜”的博客,一度是博客顶流的代名词。

    因此知道这个的还真不少。

    这下,矮大紧反而有要变笑话的趋势。

    但矮大紧还是很懂如何转进的,他紧接着又发了条微博。

    “就算看了点历史书,就敢说自己有多懂吗?一个演员,最好还是先做好本职工作,别总掺和别的事。”

    这种死鸭子嘴硬的态度,很快惹恼了刘茜茜的粉丝。

    “你有什么资格质疑别人的本职工作?”

    “人家影后、视后都拿了,出演的电视剧电影,有太多经典作品,你一个只有一个出圈歌曲的三流音乐人,也配来说这个?”

    “说别人的时候,最好先看看自己有没有那个资格。”

    “……”

    矮大紧这边当公知多年,也是有不少粉丝的。

    双方开始你来我往。

    火药味逐渐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