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陛下,我们回京的时机到了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两广总督字数:2334更新时间:25/03/15 10:57:36
    自从知道自己的情况越发严重之后,杨轩就知道会出现乱子。

    人心浮动,这种关头,其他人怎么可能什么都不做。

    这几天,杨轩并没有睡,但也没有在百官的面前露脸,他在等那些人自己跳出来。

    披了件外套,杨轩走出房间,走向前院。

    “下官参见王爷!”

    见到杨轩的这一刻,礼部尚书才想起来自己忽略了什么。

    那就是他在来找杨轩的时候,并没有去想这时候的杨轩是否沉睡。

    他也是慌了头,要知道,杨轩已经好些天没有出现在百官的面前了。

    可话又说回来,来找杨轩已经是他最后的办法了。

    朝中大员接连被刺杀,朝廷给出的理由能糊弄得了普通百姓,但糊弄不了他。

    他也是参加过密谈弑君的会议的。

    现在被刺杀的也都是和他一样参加过会议的人。

    幕后主使是谁,他心中已经有了猜测。

    “说罢,这么晚了来找本王,是有什么事?”杨轩在主位上坐了下来,看向礼部尚书道。

    “王爷,下官要揭发!”

    “有人要谋害陛下!”

    礼部尚书快速说道。

    “你是怎么知道的?”杨轩问道。

    听到这话,礼部尚书语气一滞,随即心中权衡了一番,一咬牙,直接全盘托出。

    “因为下官也参与了密谋!”

    “不过下官不是主动的,而是被胁迫的。”

    礼部尚书赶忙给自己找补了一下,接着将自己知道的告诉了杨轩。

    “你所说的事,本王已经知道了。”杨轩平淡的说道。

    见到杨轩如此反应,礼部尚书心中不由诧异起来。

    这和他想象的不一样啊!

    摄政王不应该是非常震惊吗?

    “你是不是很好奇本王是怎么知道的?”杨轩似乎是看出了对方心中所想,主动问道。

    礼部尚书很想承认,但又不敢。

    “都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锦衣卫和东厂可不是瞎子!”

    “以为拉拢了几个锦衣卫和东厂的人,就能瞒得了本王了?”杨轩语气轻蔑。

    礼部尚书抬起头,就迎上了杨轩那玩味的笑容。

    吓得他又赶忙将头低了下来,以掩饰自己心中的惊涛骇浪。

    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众人所密谋的一切,摄政王早就知道了。

    霎时间,一股凉意直冲后脑勺。

    可怕,摄政王实在是太恐怖了!

    所有人都被他玩弄在股掌之中。

    “你们猜的也没错,本王确实没有多少时间了。”

    “但这并不是你们密谋弑君的理由。”

    “若是你以为自己主动来找本王揭发就能活命的话,那就想错了!”

    “你不该来找本王的,最后这场戏才刚刚开始。”

    听着杨轩的这些话,礼部尚书知道自己是活不成了。

    就在刚刚,他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到底是什么戏,才刚刚开始?

    “王爷,你是不是知道陛下在哪里?”他忽然问道。

    “为什么忽然这么问?”杨轩道。

    “因为您一直以来对寻找陛下并不积极,下官也是刚刚才反应过来。”礼部尚书道。

    “没错,我确实是知道陛下在什么地方!”杨轩没有否认。

    “哈哈,哈哈哈!”

    “原来一切都是假的!”

    “王爷,您瞒的我们好苦啊!”

    “所有人都被你玩弄在股掌之中!”

    礼部尚书放声大笑,状若疯癫。

    他并不是蠢货,能成为正二品大员,就证明他的智商是没有问题的。

    杨轩的这些话,对他来说,可以说是明示了。

    他要是还意识不到,那才是有问题。

    见此,杨轩心中叹了口气。

    随即,便给管家刘伯使了个眼色。

    后者会意,朝身后招了招手,下一刻就有两道身影悄无声息的出现。

    捂住礼部尚书的嘴将其拖了下去。

    “给于谦的信大概还有多久能到?”杨轩看向管家刘伯,道。

    “算算时间,也就在这一两天了!”后者回答。

    “嗯。”

    “京师这边的台子已经搭好了,接下来就看他们的了!”

    “走吧,扶我回去休息!”

    “是。”

    ……

    次日,礼部尚书没有出现,没多长时间,就有人禀报,城内的排水沟中发现了礼部尚书的尸体。

    根据仵作查验,人是在昨天夜里被杀的。

    手法很熟悉。

    前两天的一位大员就是被同样的手法刺杀的。

    刑部尚书等人表现的极为愤怒。

    不过就在下属离开之后,便与吏部尚书等人聚在一起,讨论了起来。

    ……

    金陵。

    于谦和朱见深这两年就在南方转悠。

    作为大明的经济中心,朱见深也是见识到了南方的繁华。

    对于商业,也不再带有偏见,而是有了新的认知。

    同时对于新政和军队改革这些,也同样有了深刻的认知。

    这都是对大明的江山社稷有好处的。

    成化四年年末,他们就来到了金陵,住了下来。

    这是于谦提议的。

    此刻的于谦正在看一封信,他的眉头紧皱,脸上充满担忧。

    “侯爷,等等于谦,最起码得让我送您一程啊!”看完信,于谦心中念叨。

    信封中一共有两封信,其中一封是给他的,另一封则是给魏国公的。

    重新整理了一下心情,于谦烧了杨轩给他的信,然后起身去找朱见深。

    “陛下,我们回京的时机到了!”

    闻言,朱见深唰的一下起身,眼中闪过惊喜。

    他总算是听到这话了。

    流浪的日子虽然对大明有了新的认识,但他心中最想的还是回到京师,报仇雪恨。

    不过,朱见深马上就意识到了问题。

    他们就三个人,就算加上朱骥的手下,也没有几个人,怎么回京师?

    京营和禁军都在老贼的手中,他们这么几个人拿头上?

    “先生不要说笑了,我们就这么几个人!连兵都没有!”朱见深又坐了下来。

    “陛下,杨轩时日无多,无力把控朝政,现在消息都已经传到金陵了!”

    “朝中已经开始乱起来了!”

    “我们的机会来了!”

    "至于您担心的兵马。"

    “我们是有兵的。”

    于谦快速说道。

    听到这话,朱见深愣了一下。

    有兵?什么时候的事儿?

    他怎么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