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鱼饵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肉丝米面字数:4707更新时间:25/03/15 11:50:54
    站在司礼监监署门口。

    身为内廷第一人,有着内相之称的吕芳,久久的站立在台阶上。

    即便严绍庭的身影早已消失不见,他却依旧分毫未动。

    “老祖宗?”

    守在门后的小太监伸着脑袋观望了许久,担心老祖宗站久了腿酸,试探着呼唤了一声。

    “谁教的规矩!”

    就在小太监静候着老祖宗的回话时,吕芳却是回头冷眼扫过,惊的几名躲在门后的小太监浑身一颤。

    吕芳则是眯着眼打量着这几个人:“这宫里只有一个祖宗,不是我,也不是你们,是万岁爷!是当今皇上!”

    虽然吕芳的声音并不大。

    但几名小太监却是立马被吓得跪在了地上,不住的磕着头。

    “奴婢知错了!”

    “老……吕公公恕罪。”

    吕芳冷眼看着几人,冷哼一声,挥了挥手。

    从司礼监里,便立马有一群人冲了出来,瞧见门口的情形,也不用吕芳发话,便将那几名跪地的小太监堵住嘴拖到监署内部。

    不多时。

    便有闷响声传来。

    吕芳则依旧站在门口,眉头微皱,眺望着东南方向紫禁城北侧的玄武门城门楼。

    年老的司礼监掌印太监,身着内官红袍,脸色凝重无比。

    吕芳脑海中闪过一抹抹过往的画面。

    大明是什么时候开始变的?

    吕芳无声的抬头看向布满洁白云朵的天空。

    这位在嘉靖朝经历过无数次朝堂风波的内廷老人,多了几分怅然。

    或许自己真的该找个机会请辞,去昌平为先帝看守皇陵了。

    但在此之前。

    这变了的大明,也该有一道声响,是属于自己的!

    转瞬之间。

    这位老人的脸上再不见先前的凝重和怅然,转而变得一片郑重,双眼闪烁明亮。

    “来人。”

    一声召唤。

    吕芳的身后便有一名司礼监的太监悄无声息的出现。

    “吕大珰。”

    吕芳侧目看了眼来人,嗯了声,随后便低声吩咐道:“去金行知会一声,取十万两交由昌平书院,以助天下万千学子。”

    “奴婢领命。”

    吕芳则是轻吟一声后又说道:“再告诉他们,再有数月便是隆庆二年,如今海路畅通,需得要他们筹措金银,以备开年之后通商欧逻巴诸国,广购诸国物产。”

    “这……”出来的司礼监太监面露犹豫。

    但犹豫之后,却赶忙小声回道:“吕大珰,前不久严少保率征北大军班师回朝,万岁爷便在朝中与内阁定下了要速办河套、阴山新边之事。前不久户部才通过金行抽调了价值百万的钱粮送往边地,如今若是再要筹措金银钱钞,又正值年底,恐怕……”

    天知道老祖宗今天是怎么了。

    一言不合,方才就毙了那几名小太监。

    现在他可不敢触怒了老祖宗。

    但吕芳却是轻咦一声:“咱家怎么记着,新边那边用了不止这些钱粮?”

    太监瞬间一愣,而后抬头看向老祖宗,脸上瞬间露出笑容:“是是是,老……大珰说的是,是奴婢记错了。”

    吕芳哼哼了声:“别忘了对外面放出话去,就说那些个原本从金行借贷了人,在明年夏粮收上来前,必须将本钱和利钱,原原本本的足数还给金行。”

    只是刹那间。

    太监想到了许多种可能。

    但最后一切都归为一声:“是。”

    眼看着手下人出宫去金行交代事情,吕芳这才长出一口气。

    他回首北望,望向了不可见的皇陵方向。

    “主子爷……”

    “等奴婢办完了这件事,就去伺候您……”

    ……

    而在另一头。

    出了宫的严绍庭,则是直接绕道去了一趟户部。

    窜进户部尚书的公廨后。

    外面的户部官员们,虽然不知道里头究竟发生了什么,已经是礼部尚书的严绍庭又与自家尚书聊了些什么。

    但听着公廨里的动静,却是不小。

    隐隐约约的,似乎还能听到高尚书在公廨里怒斥严尚书。

    甚至于爆出了诸如‘不要脸’、‘老夫从未见过如你这等厚颜无耻之徒’的话。

    可奇怪就奇怪在。

    明明是被骂了的严尚书,从高尚书的公廨里出来的时候,瞧着外面一群人,竟然没有面露羞怒,反而是一副喜气洋洋精神抖擞的模样。

    而等到严尚书离开户部的时候。

    户部的官吏们才见,明明是大骂了严尚书一顿的高尚书,竟然是黑着脸走出了公廨。

    “看什么看!”

    “是不是手上的差事都干完了?”

    “皇上和内阁已经下令度田南直隶、浙江两地,是不是想让老夫将你们都丢去东南?”

    “滚!”

    最后一个滚字,高尚书可以说是满腹愤怒的从嘴里吼出来的。

    一时间,整个户部衙门的官吏如鸟兽散。

    可整个户部衙门里的官吏们,却是彻底看不懂了。

    明明是被骂的严尚书,走的时候兴高采烈。

    而分明是在公廨里占据上风,大骂一通的高尚书,却是黑着脸好像家里屋顶被掀翻了一样。

    难道高尚书是上年纪变得老糊涂了?

    八卦之火,在户部衙门里熊熊燃烧了起来。

    而在户部衙门外。

    严绍庭却是彻底的一身轻松起来。

    他甚至一如既往到礼部衙门交代了一声,然后便去了城东那家和高拱有着深厚关系,藏在巷子里的酒家开了一桌,酒足饭饱之后才摇头晃脑的离去。

    等严绍庭回到城中严府,关起门来喝茶读书的时候。

    北京城里已经开始渐渐有流言生出。

    崇文门外大街附近,因为朝廷设立的抽分厂存在,此地慢慢便衍生出众多供往来商贾歇脚留宿的酒家。

    就在抽分厂南边对面的马尾帽胡同口。

    一座挂着苏家酒楼的店里。

    此刻正有一群并非京畿出身的商人,云聚在此。

    因为年关将至,京中日用增加,南边的商贾正在将更多的货物通过水陆运到京城里来。此刻抽分厂这一片的街道上,每日都有数不尽载满货物的马车川流不息。

    楼里的商人们则是各个绫罗绸缎。

    虽然朝廷一直都有禁令,但说到底民不举官不究,国朝近二百年,风气早已不是国初。

    这些个穿金戴银的商贾们聚在一起,聊的也自然是生意场上的事情。

    “听说没有?户部最近似乎和兵部起了冲突?”

    “为何?”

    有人抛出话题,自然就有人接过话题询问缘由。

    抛题者则是挑眉道:“还能因为什么?咱北京城里百姓日子好过了,这年关将至,一家家都在备年货,买的鞭炮比过去哪一年都要多。兵部觉得这样太过危险,若是被歹人钻了空子,说不定紫禁城的墙都能炸出一个洞来。”

    这算是商场和官场的话题融合了。

    立马引来在场所有人的注意。

    “如此说来……之所以户部和兵部起冲突,就是因为兵部觉得不安全,而户部却想要抽鞭炮的课税?”

    “可不就是这个理。”

    事情缘由解释清楚,众人纷纷面露了然。

    似这等事情,每一天都在发生着。

    此时又有人叹气道:“如今这买卖是越来越难做了,开海之后,虽然大多是咱们大明的东西卖出去,可外头也有不少东西买回来,咱们赚的却是一年不如一年了,就算赚点,那也都是辛苦钱。”

    赚不到钱。

    似乎是每一年都会在这些商人嘴里发生的事情。

    却又是最容易得到所有人认同的事情。

    当即就有人放下酒杯,手掌拍在桌子上:“等今年这一趟买卖做完,我就回苏州,寻了南京金行借一笔银子去龙江造船厂或者清江浦造船厂,订一条船,我也带着人出海去做买卖!”

    如今大明两京一十三省,虽然金行并没有完全铺开,但各布政司衙门所在的城府都已经设有分行。

    其中尤以北京和南京金行规模最大。

    向金行借银子,去发展生意买卖,这已经成了不少商人的首选。

    虽然金行在借贷上有严苛的要求,寻常货物都不能用作抵押,必须要用房屋宅院或者土地做抵押,但金行的利钱却是整个大明朝最低的。

    而买一条船出海做生意,也越来越多成为大明商人的首选。

    此言一出,立马就引来在场不少人的附和。

    毕竟南边各个市舶司名下,出海的商人赚回来的银子,他们就算没见过也早就听旁人说的耳朵生茧了。

    在那些传的越来越过分的传言之中,几乎是将出海做生意描述成了,只要带着一船大明的货物出去,就能带回来一船的银子。

    天杀的!

    银子都被那帮出海的人赚完了!

    众人无不是开始讨论起出海的盈利和可能性。

    正在这时。

    有人从楼下冲了上来。

    众人转头看过去,见是同行,又见对方脸上带着急色,便赶忙让出一条路。

    “吴兄,这是出了何事,怎这般慌慌张张?难道是丢货了?还是船在运河里翻了?”

    运河翻船的事情,从来就没有少过。

    对他们这些商贾来说,早已是稀疏平常的事情了。

    但那姓吴的商人却是连连摇头,也不管桌上是谁的茶杯,端起来就喝光。

    一杯茶水下肚。

    姓吴的这才摸着嘴巴,开口说道:“出事了!出大事了!”

    众人神色一愣。

    姓吴的伸头看了一眼外面,压着声音道:“都听说没有?金行出事了!”

    “金行能出什么事?难道还能是他们要涨利钱?”

    见姓吴的提到金行,有人立马面露质疑。

    姓吴的瞪了对方一眼:“是金行库房里的金子银子被掏空了!你们都存了钱在金行里头吧,可得小心点,若是慢一些,说不得咱们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那点银子就拿不出来了!”

    这话一出。

    金行被掏空了。

    瞬间,满场诧异,一片寂静。

    很快。

    就有人拍桌子了。

    “放屁!”

    “金行那帮人,哪一次借银子给咱们,不是查明了宅子和地,还要压低三成的价才将银子给咱们?”

    “金行怎可能被掏空?”

    “是啊是啊!我也听说了,金行上头还有户部钱司……就是以前那个宝钞提举司在管着呢,都察院和宫里也有人坐镇,怎么可能就没银子了?”

    毕竟是新生的事物。

    而金行又是才成立一年左右。

    现在说金行要完蛋了,大多数人都是不信的。

    但姓吴的却是急的脸都白了:“我刚刚从内织染局那边的亲戚得的消息,说是宫里头有人看上了金行库房里的银子,这一次借着严少保收复河套,皇上和朝廷要稳固河套、阴山新边,暗中运作,借着这个由头,将一车一车的银子都拉走了!”

    众人这时候终于是脸色惊变。

    都是生意场上的人,自然都知道,这姓吴的确实有个亲戚在内织染局当管事太监。

    而姓吴的也是靠着这个内织染局的管事太监亲戚,才将织染生意做的风生水起。

    见对方说的如此真切,众人再难保持脸色。

    “当真?”

    “金行真要出事了?”

    “难道户部和朝廷就没发现?”

    姓吴的脸色愈发焦急,看向外面,连连摇头:“你们都忘了,这朝廷里的官员,什么时候能斗得过宫里的太监?这么多年安稳下来,现在怕是又要再来一场八虎之祸了!”

    一提八虎之祸。

    在场的人终于是坐不住了。

    蹬蹬蹬。

    已经有人反应过来,赶忙冲下楼。

    “哎哎哎,你要去作甚?”

    “这是怎么了?”

    还没有反应过来的人,满脸茫然。

    可姓吴的却是跺了跺脚:“现在赶紧趁消息出去前,快将银子取出来吧。晚了,谁都别想再把钱拿回来了!”

    说着话,这姓吴的也已经冲了出去。

    留下一屋子的人两眼呆滞。

    “这是……”

    “到底怎么回事?”

    “谁能跟我说说这是咋了嘛!”

    有人依旧没反应过来,可楼上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冲了出去,往崇文门后面冲过去。

    北京金行,就设在北城方向,而非这南城。

    见还有人没有反应过来,依旧留在楼上且并没有将银子存在金行换取商票,方便在南北往来做生意的人,则是不慌不忙开口道:“诸位,不管什么事,既然都去了,你们也快些去吧。”

    “将银子取出来,就算最近做生意麻烦些,带在身上,也好过到时候拿不到银子。”

    “……”

    等到天色渐晚。

    严府后宅的高楼上。

    严绍庭独自一人站在屋檐下的阴影处,眺望着北京金行方向点燃的灯火。

    虽然不能亲眼瞧见。

    但他却看到了人头攒动,人潮汹涌。

    动了。

    只要人们动起来。

    一切就会成为势不可挡的事情。

    而自己的鱼饵,也算是喂进了鱼嘴里。

    …………

    月票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