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接小川小渔回半月村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林枫眠字数:2571更新时间:25/03/15 17:06:28
    “好好好,你慢慢说……”

    “肖瑶嫂子不是有了身孕嘛。这一胎来之不易,她只能在家养胎。

    陈大哥也经常在家陪着,这么一来,铺子没人管理,根本不行。

    于是陈家就找了几个管事的过来,看两个小孩子在铺子里,觉得他们年纪太小,干不了什么,就……”

    “咋?还轮到他们不满意了?

    你陈大哥也是的!就不知道提前交代清楚,这事办的,还不如我呢!

    两个孩子多懂事啊,干活儿也麻利,见人说话也笑眯眯的,十分有礼,还让一个管事的嫌弃上了!”

    王迎儿一想到两个孩子没了爹娘,小小年纪在外面讨生活,临近过年,却遭人嫌弃。

    做娘亲的,见不得这些,她话还没说两句,眼泪就出来了。

    “哎呀,阿娘,这是怎么了?

    好好的,还哭了呢。”

    宋安宁赶紧掏出帕子给娘亲擦了眼泪,其实她心里也不太舒服。

    “娘没事,我就是心疼孩子。

    那小渔才比阿月大一岁,要在那铺子里忙一整日,赚的是辛苦钱啊!还轮到他们嫌弃了?

    就夏天时,那铺子累跑了多少人?就连你二叔回来,都说站一天,脚疼得不行。

    罢了,先接来,咱们家不缺这一口吃的。

    不过,人家终究有哥哥,还是要和小海商量一番。”

    宋安宁点点头,其实她倒没怪陈光辉什么,临近年关,陈家的事儿肯定多,光靠陈光明肯定不行。

    陈光辉要顾着老婆孩子,看着奶茶店,还要管陈家的一些琐事,在一些小事上忽略,也是正常。

    “阿娘别生气。

    我相信陈大哥肯定不是有意的,上次我和香香去临海镇,还看见嫂子带小渔去买衣裳,布料都跟自家孩子的一样,已经很好了。

    不过,我是觉得这两个孩子一直在铺子里,第一太累,肯定耽误长身体的。

    还有每次我看村里的孩子们读书习武,我就能想起来他们两个。

    所以过两日,我准备跟小海哥商量一番,也是为了他们的未来打算。

    而且,咱们村里的人手也不够用呢,两个孩子做事认真,在哪里都能赚钱。”

    “嗯,还是你想得周到。

    阿娘还得跟你学习,刚才太生气,都没仔细想这里的事儿。”

    宋安宁握着王迎儿的手,跟她撒娇:

    “才没有呢,阿娘已经做得很好啦。

    是越来越好……”

    “就你嘴甜……”

    商量好这事,一家人围在桌前,吃了热腾腾的锅子。

    大雪天,吃火锅,鲜美的菌汤和热辣的牛油,薄薄的肉片蘸上酱料放入口中,整个身体都暖和了。

    下午,一家人找来两个小泥炉,煮上奶茶,吃些点心,围在一起说话,回忆过去的事儿,也在为明年做打算。

    第二日,雪渐停。

    都说下雪暖,化雪冷。

    大雪过后,天冷得不像话,北风再这么一吹,根本不想出屋,就连去趟茅房,都需要勇气。

    宋安宁和香香在家窝了两日,没事就去空间里待会儿,阳光哥和英气姐的积分再没动过,他们就像消失了一样,没有半点音讯。

    又过了两日,温度总算恢复了些,宋安宁身披厚厚的披风,跟香香去了临海镇。

    奶茶铺子门口依旧人满为患,陈光辉忙得满头大汗,宋安宁和香香没说什么,先进屋帮忙,直到牛奶没了,只剩热果茶,他们才歇了会。

    几人刚坐下,陈光辉便愧疚说道:

    “师父,都怪我。

    前两日家里事多,也没怎么管铺子。

    小川小渔受了不少委屈,我心疼得不行,哎……”

    宋安宁知道陈光辉是真的心疼,他们在一起相处了这么久,陈光辉夫妇甚至把他们俩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那日你嫂子出来买东西,来铺子里转了一圈,看到小渔被管事的指使刷装牛奶的木桶,心疼得哭了一下午,也打发那人去别处了。

    这两个孩子在铺子里帮了许多忙,可这么下去也不是个事儿,我们两口子打算了:

    小川脑子活泛,送他去学堂认识些字,以后也方便做生意。

    小渔的话,在家也好,跟在你嫂子身边也好,就别在铺子里受累了,否则我们良心难安……”

    宋安宁就知道他们会这么做,可还是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了。

    “潘老头会一直待在半月村,也会教孩子们读书写字,识草药,练武功。

    我希望他们也过去,村子里忙得很,赚钱机会也多,玩伴更是一堆。”

    “师父你若这么说的话,我都想去学了……”

    陈光辉之前认为自己的打算已经很全面了,可跟师父的相比,还是有所欠缺。

    “咱们两个在这儿说得唾沫横飞,还没征求小海哥的意见呢。

    等会儿咱们带着两个,找小海哥商量一下呗?”

    “走!我这就安排马车。”

    几人坐着马车,来到海边小渔村。

    如今冬日,没法出海,于小海在家把屋子收拾得很干净,特别是阿月的房间,还有贝壳做的小门帘。

    宋安宁开门见山,刚坐下就把这事说了。

    “小海哥,你别担心,我家后面又新起了两间小院儿,你们三个都过去也有住的地方。

    若你不想过去,小川和小渔也能经常回来,毕竟淮川州的船如今三两天一趟,方便得很。”

    于小海听了这个,笑得憨憨的,他摸着脑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我这个脑子算是白费了,但小川真的很聪明。

    之前我还想着送他念书。

    可之前我出事,是阿宁你救了我们一家,也是陈大哥给了他们赚钱的机会,人不能忘本,我也实在不好意思说起这事儿。

    如今你们提了,我这个做哥哥的哪有不同意的道理?

    小渔啊,她喜欢药材,去潘老先生身边,一定能学不少东西。”

    宋安宁惊讶地望着小渔,像是捡到了一个大宝贝。

    在海边长大的小姑娘,竟然喜欢草药,潘老头若是知道,一定开心。

    这时,于小海也拉着小川,小渔,扑通一声跪在宋安宁面前。

    “阿宁,我们兄妹三人郑重向你道谢……”

    于小海发自肺腑说了许多许多,两个孩子在他身后,把头磕得咣咣响。

    宋安宁最看不了这个,赶紧给香香使眼色,扶起他们,这才好好坐在一起,说了一会儿话。

    待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小川和小渔一蹦三尺高,叽叽喳喳地让哥哥多带些东西。

    冬日不能出海,于小海也准备跟弟弟妹妹一起去半月村照顾他们,还能见见曾经患难与共的老朋友,宋泽宇。

    一个时辰后,于小海带着弟弟妹妹,踏上了去半月村的船。

    陈光辉站在岸边一直挥手,还偷偷抹了把眼泪,不停安慰自己:

    这是高兴的事儿,两个孩子是去学东西了,他们一定会越来越好……

    宋安宁站在甲板上,裹紧披风,目视前方,眼里竟带着些期待。

    “阿姐!等会儿咱们回村,有惊喜哟。”

    香香在宋安宁耳边小声说了一句,从温暖的船舱出来,她打了个冷颤,神神秘秘的样子逗笑了宋安宁。

    “切!别卖关子奥!

    不就是周南星来了嘛!我一早就看地图啦!

    半年过去,她终于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