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山登绝顶我为峰!(求月票!!!)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十五合字数:4515更新时间:25/03/15 19:40:47
    周越稿子很快宣读完毕。

    随手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

    他的位置,甚至要比郭老师还要靠前,这是学校排出来的。

    不过,也是今天的讲话加成。

    坐在这里比较方便一些。

    “怎么样?”

    他看着一旁的郭老师。

    “帅。”

    “好。”

    很快。

    一段视频迅速在网上发酵。

    一直关注周越动态的邓远航,看到这段视频之后,第一时间进行转发。

    标签。

    颜值帅哥#博士生#大学生#老师#。

    “这就是周老师吗?第一次看,怎么感觉这么帅啊?”

    “本身就是比较耐看的类型,再加上身上的这么多标签,帅的有些迷人了好不好。”

    “宁大,这种开学典礼,一般都是请那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或者老院长进行发言,甚至不仅仅是宁大,那些老牌高校,哪一个不是暮气沉沉的老先生在讲。”

    “虽然那些淳淳教诲,确实是对人生有一种激励作用,但大多数人听过之后也就忘了,根本不会有什么太多的印象。”

    “周老师这个稿子也不知道是谁写的,听完之后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感觉。”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被周老师的这一句话震撼到了好不好!”

    “这是多么霸气才能够写出这样的诗句啊,我甚至觉得,这一句诗就是周老师自己的真实写照。”

    “把学问做到了顶点,在无数的科研创作者之中脱颖而出。”

    “然后又能够在众多的学术人才之中,坐到了副院长的位置,身上的国家级标签都有很多。”

    “这才是山登绝顶啊!”

    “我甚至觉得,周老师就是我们当代年轻人期望的样子,一片的朝气蓬勃,自信,水平足够强大,再加上那种清爽的面庞,脸上似乎无时无刻不带着温和的笑意。”

    “整个国家,整个社会,整个民族都太需要周老师这么一个面孔了。”

    “能够在建筑领域把国内的期刊,做到让整个世界都在目光汇聚。”

    “科研做到了世界级别,甚至引领世界,周老师有太多的专利,哪怕是国外也在用了。”

    “这就是站在了整个世界的潮头。”

    “……”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啊。”曹教授仔细的咀嚼着这两句话。“年轻人写的好啊,像我们这种老头子就写不出来这样霸气的诗句。”

    “你才六十岁,到了我们这个级别,七十岁可以申请退休。”

    “在国内的设计行业,以及整个建筑领域,都是最为顶峰的存在,哪里就失去了这样的雄心壮志了。”

    一旁的林教授也是笑着。

    不过显然他对于这个行业,对于自身还是比较乐观的。

    他也看了那个视频。

    可以无处不感受到自己已经老了。

    这个世界终归是年轻人的。

    这也只是一群老家伙不得不服的结果,但,依旧有很多人并不觉得这个世界现在就是年轻人的。

    然而。

    周越的突然出现似乎让这个世界明白了一点,就是,年轻人也有这个竞争潜力,可以在这个大环境之中乘风而起。

    可以让世界顶尖的团队之中出现一些年轻的面孔,并且大多数的科研都围绕着这个年轻的面孔进行研究和转动。

    “他那边的学生应当已经入学了吧,你什么时候有课?”

    “后天,明天下午坐高铁去宁大,后天讲一节课,然后回来,和周老师来京华大学的一些基本时间差不多。”

    “好啊,不过周老师一个年轻人这么折腾也就算了,你这帮老骨头也不怕折腾散架了。”

    “无妨啊,我也想去看一看他的学生。”

    “顺便,他的这本书编写的,也确实好啊。”

    “据说,济省大学已经把这些教科书作为研究生课程了。”

    “怎么不是本科生课程?”曹教授有些意外。

    毕竟,周老师编写的教科书,完全对应着本科生的课程。

    “本科生也看不懂啊,就按眼前的教材来说,没有院士授课的话,哪怕是一般的博士刚毕业的教师,也得需要一个暑假来备课吧。”

    “这倒也是。”曹教授轻轻的感叹了一声。

    一个暑假的时间来备课,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就怕不够啊。

    如果是一般的教师的话,可能还需要边学边看边问。

    因为里面的学问实在是太大了。

    “周老师算是在学问一道做到顶尖了,接下来就是仕途了。”

    “仕途啊,就连院长都升不上去,可能也得熬年龄了。”一旁的林教授摇了摇头。

    “倒是也未必,上面这么考虑,肯定是有他的想法,我听说上面很看好他。”

    曹教授开口。“可能是想让他多在这个层面多工作一段时间吧,其实也是有着好处的。”

    “你是不是听说了什么,跟我讲讲?”

    “不知道啊,上面的决策,哪是我们这些人能够揣摩的。”曹教授轻轻的摇了摇头。

    林教授觉得有些扫兴。

    显然,曹教授应该是知道什么,但就是不想说。

    不想说就算了,他的求知欲倒是也没有那么强。

    林教授继续的研究这本书。

    “小家伙到底怎么写出来的呢,里面的学术前沿,这些东西都是需要论文去论证的啊。”

    “所以他不是正在论证么。”

    曹教授把一份单子打印出来,“你看看这个。”

    “这是什么?”

    “这是他的团队,包括研究生和博士生,这两个月以来发布的全部论文。”

    “这怎么……”林教授目光震撼,“都是中文期刊?”

    曹教授笑着,“因为他们的名气已经不需要用国外的期刊来继续的提升了。”

    “这建筑行业,可能真的要变天了。”

    “光是这些论文的浏览量,就已经足够达到超一流期刊的顶尖水准了。”

    “这是什么?这就是学术前沿啊!”

    林教授认真的看着那份名单。

    里面挂名有周越的论文,有三十篇。

    其中,十五篇投到了京华大学的建筑学期刊,十二篇,是建筑学会的期刊。

    剩下的三篇是宁大的。

    前两个是国内顶尖的建筑学期刊,世界一流。

    宁大,是顶级期刊,世界二流。

    但是现在这些论文的浏览量加在一起,再加上其他论文的浏览量,甚至远超那些超一流期刊的热度。

    这让人极为的惊异。

    “都是中文期刊的话,而且都是这三个,可能真的不需要太久就能够把这三大期刊做起来。”

    “而且这种高水平的论文,也确实是世界级水平。”“不过,你说,这是两个月之内做的?”

    “两个月做三十五篇论文?”

    林教授是真的震撼了。

    两个月做出三十多篇高水平的论文。

    尽管是一个团队做出来的,也让他有些浮想联翩。

    就连那些院士团队,每年能够做出来的论文,可能也就这么多吧?

    甚至那些团队可能都有几十人甚至上百人。

    “不止。”

    “我这边看着还有二十多篇稿子,在审核当中。”

    虽然说国内的期刊,只要稍微一动心思,大多数都知道是谁做出来的。

    但是审核论文的这些人,拿到之后可能手都要轻轻的抖一下。

    毕竟这些论文的质量实在是太高了。

    很难想象啊。

    这么多的高水平的论文,能够给学术界带来多么大的冲击。

    “最近,东京大学的一些稿子,也越来越值得推敲了。”

    “他们虽然也要发国际顶尖期刊,但是,京华大学的期刊也不弱,再加上有人指导,他们的热情也就更高了。”

    林教授眉头一挑,“你是说,周老师在帮他们改论文之后,他们的投稿热情就更高了?投到这里了?”

    曹教授也是深吸一口气,“只是提了一些修改意见而已,但这些意见就弥足珍贵,中文期刊,如果都是这个水平的话,那可能真的要引领世界了。”

    林教授沉默了半晌。

    他能够看出来。

    里面的一些关于建筑材料的一些东西,都是周老师教科书之中写出来的。

    “周老师还真是贴心啊,不仅编写教科书,还编写注释。”

    是吧?

    教科书里那些你们看不懂的,学术界还没有做的,周老师直接帮你们做出来了。

    这教科书只要使用,那就没什么问题了。

    ……

    林教授照例看了一眼群。

    周老师已经在群里询问他了,是否可以上课,如果不能上课的话,那那边可以重新排一下。

    毕竟,这一个群里几乎都是院士。

    排不开时间,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他回了一个ok的小表情。

    周越自然也是有回复。

    “想不到林教授真的可以来啊。”周越也觉得有些好笑。

    这种级别的人物,在国内相当于国宝级别。

    他最开始都没有想着能够请得动这种人物。

    而且,老一辈儿似乎都对飞机有种顾忌,林教授甚至要坐高铁过来,至少也要三个小时。

    ……

    新学期的天越班第一堂课。

    是他要讲的建筑设计分析。

    刚刚走进教室,就看到了众人期待的目光。

    前面,是班里的学生。

    至于说后面旁听的,人数几乎要比学生超过四五倍。

    有些是本科生,有些是研究生,还有学校的老师,以及一些单纯的喜欢建筑学的校内外人员。

    “人还是这么多啊。”

    “不过我要讲的可能有些深入,你们哪里听不懂,随时可以举手示意。”

    “当然,如果太基础的,我就不会讲第二遍了,可以询问同学。”

    周越依旧是把大屏幕拉开。

    上面是几个设计稿。

    “我们先通过第一个设计稿,来讲空间氛围的体现……”

    他讲课是天马行空的,但都局限在这一章之内,可能会有许多发散的内容,但是,一堂课下来,你会发现,这一章的知识点,他全部都会讲到。

    “后面的同学有教科书吗?”

    “没有的话可以互相借一借,或者我这里有电子版,然后回去复印一下。”

    “那就多谢周老师了。”

    周越当然是希望这些人能够学会的。

    不为别的,只是觉得这些人如果学会建筑设计的话,那么至少买房的时候就能够买到空间感好一点,然后采光好一点的房子。

    虽然大多数的房子都是千篇一律的,但总归还是要有一些设计原理在里面。

    下面有几个院士,也是今天要上课的老师。

    他们听了第一节课之后。

    都是觉得压力山大。

    毕竟接下来,坐在下面的就是周老师了。

    如果他们学问不到家或者是被周老师质疑的话,那么可能就真的下不来台了。

    而且他们拿的教科书还是周老师的。

    周老师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写了八本书……

    他们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连一本书还没有理解透彻。

    这可能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吧,甚至比人和狗之间的差距还要大。

    所以几个老人都显得有些拘谨。

    让周越比较意外的是。

    这些学生居然都听懂了。

    果然啊。

    还是要高水平的学生才能够配得上这些高水平的老师。

    毕竟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是现阶段能够找到的最好的了。

    这些学生甚至不比京华大学本科生要差。

    甚至比一般的京华大学本科生要强。

    这些人能够来到他这里,是他自己都没有想到的。

    不过到了现在,他就彻底放心了。

    毕竟按照这些学生的理解能力,那他的那些方法和方式,都将得到完美的印证。

    第二节课是一位院士老先生。

    讲的是理论力学。

    “说实话,我已经将近二十年没有拿过课本了,在前段时间接到了周老师的课本之后,我还以为自己是看错了。”

    “这里面的东西有些是我都需要仔细琢磨的,有些力学的研究,我也不知道说的对不对,到时候可能还需要周老师的批评指正。”

    “毕竟这个基础的力学在发展,虽然我一直自诩是做到了这个学术的一些规范程度吧,不能说是做到了顶尖,至少在这个项目上深耕了几十年。”

    “但是这个教科书拿到手中之后,我才理解了,什么叫做天外有天。”

    “很多东西都是需要重新去学的,活到老学到老,大家一起进步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