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军制革新、神道落子!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曲寄心中意字数:2375更新时间:25/03/17 06:38:12
    调整一下思绪,林如海继续谏言道。

    “二来,臣以为应该在洞庭湖等内陆大湖,重新兴建造船厂,整备水师。”

    “一旦战事不利,东南沿海局势糜烂,朝廷也不会一点应对措施都没有。”

    林如海一连两道谏言,任谁听了也得称赞一句这是老成谋国之言了。

    内阁里的众文武无不点头认同。

    “建船厂一事倒也好办。”

    “国库调拨银钱,再派人前去主持便是。”

    “只是这调集将士……”

    顺德帝眉头微皱,说着摇摇头。

    “我朝一向陈兵北境,南方的几个大营……”

    哪怕是未曾亲眼去看过,顺德帝也知晓南方的卫所大营糜烂到何等程度了。

    “这便是臣想说的第三点!”

    “昔日太祖立国之初,国力不足,这才立下军户制度。”

    “在各地屯田,自给自足,减缓朝廷的供给压力。”

    “只是今时不同往日,我大乾立国百年,尤其是这两年国力日渐强盛。”

    “臣具体计算过,单是今年,山东和江南的赋税,就比往年至少翻倍,还有从朝鲜安东两大都护府送来的银钱。”

    “所以臣以为,军户制度已经不全部适用,至少朝廷应该先行着筹备几支新军。”

    “这是臣关于筹备新军,逐步改进军户制度的奏章,还望陛下明鉴!”

    林如海说着,从袖口里拿出一份奏章。

    这奏章实际是贾琮在临行之前所写。

    从快速突进骑兵的闪电战、游击部队、再到特战部队!

    还有民兵预备役等等!

    里面罗列了一些贾琮参考前世军制的想法。

    最后托林如海以自己名义上奏。

    否则以贾琮今时今日地位,再这么强势插手大乾军制,难免惹人非议。

    无论是成立东篱书院也好,到现在推动大乾军制改革也好。

    看似获利最大的乃是皇家,实则不然。

    大乾乃是贾琮神道设想中的大本营,重中之重。

    一个国家的百姓整体实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成的。

    可一旦做成,大乾里面儒道读书人,军中武者数量必会激增!

    神道沃土之内,百姓中有修为在身的比重越高。

    死后能够转化的鬼神数量也就越多。

    最终受益最大的,说到底还是贾琮。

    ……

    “改革军制?”

    “这……此事干系重大,是不是应该从长计议……”

    “林大人所言极是,但本官觉得……”

    林如海话音一落,仿佛在内阁里掀起了惊涛骇浪一般。

    谁也没想到只是商议东南沿海战事,最后话题却落到了军制改革这么大的事上。

    尤其是内阁的阁老,身为文臣,自然不愿意看着军方势力做大。

    朝堂争斗,向来是唇枪舌剑,一时激动连对方祖宗都拉出来的情况也不是没有。

    但顾及到林如海的身份。

    众文臣可以说是想尽了一切委婉话术,在表达自己反对意见的同时。

    又生怕惹了林如海不快,事后全家老小莫名其妙的跟白莲教有了牵扯被抄家灭族。

    别提有多憋屈了。

    ……

    “报!”

    “红翎急报,福建大营指挥使席正峰勾结福建大族郑家、刘家等七家发动叛乱,攻克福宁、福州、延平三府!”

    “二十万叛军南下,前往泉州府!”

    “报!“

    “贵州大批土司杀官谋反,贵州大营告急!”

    “报!”

    “云南土司造反,云南大营告急!”

    就在这时,三个红翎信使匆匆闯入。

    一连三封八百里加急!

    福建、贵州、云南!

    同时掀起叛乱!

    “什么?三地同时叛乱?”

    “这……怎么会如此巧合?”

    “福建一乱,那位于泉州的水师岂不是?”

    内阁众人一听,顿时大惊。

    “陛下,臣以为这幕后定然有人搅风搅雨!”

    首辅李阁老立刻开口说道。

    事实上,不用李阁老,今日能够站在这里的,哪有头脑简单之辈。

    南部局势糜烂。

    尤其是福建的叛乱。

    朝廷水师汇聚泉州府,三府之地,正好位于水师后方。

    阻断了水师补给和退路。

    可以说是正好切中要害!

    ……

    “传朕旨意,加山东大营指挥使隋茂祥,沧海道行军副总管!”

    “自山东大营带兵五万!”

    “沿途江南大营出兵五万,传令金陵内守备,应天府出兵五万!”

    “共计十五万大军,南下平叛!”

    “听从靖安侯贾琮指挥!”

    “命沿途官府就地筹备补给,不得有误!”

    “夏守忠,让紫薇司传信给云南、贵州两地大营。”

    “就地安守,等待援军,不得冒进!”

    顺德帝立刻让夏守忠拿来大乾地图。

    思索片刻,干脆利落的调兵遣将!

    依照往常惯例,像这种平叛之事,应是从京营调兵。

    但从顺德四年开始,京营将士便不断折损,现在战力已经有下滑迹象。

    再调兵下去,还不知多久才能恢复。

    无奈之下这才动用了应天府作为皇家退路的天子十七卫。

    不过这却也正好印证了林如海的谏言。

    看似这两年日渐强盛的大乾,实则南方各地卫所糜烂,平白空耗粮饷。

    内部军队数量已经出现短缺迹象。

    尤其是可战的精锐之兵。

    大乾的军制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林爱卿说得对……”

    “朝廷的军制,是要着手开始革新了!”

    抬起头,顺德帝轻叹了一声,又继续下令道。

    “先从朕的内帑调拨两千万两白银!”

    “设立神武大营!”

    “从九边调集两万精锐回来,再从各地招收十万良家子。”

    “命龙禁尉指挥使张廷俊兼神武大营指挥使!”

    “神武大营归朕直接管辖!”

    ……

    福建

    碧海浪涛,水波无迹。

    贾琮的南海第一舰队一路南下,耗费十余日,终于来到了东南海域。

    “林妹妹,在想什么呢!”

    贾琮来到甲板外,正好看到黛玉在望着海平面出神。

    “没有,只是想着快入暑了,也不知道爹爹在神京城里怎么样了。”

    “林姑父是第三境大儒,早就寒暑不侵,再加上皇家庇护。”

    “林妹妹不用担心。”

    贾琮见状,上前将其拥入怀里。

    随后岔开了话题。

    求月票,大大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