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授土授民之礼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星月骑兵字数:2514更新时间:25/04/13 17:52:12
    而此时,坐在一旁的县令余长庚已经放弃了挣扎。

    反正自己再过一年就会调任他处。

    这青原县的地,你们爱怎么分就怎么分吧。

    最后,老侯爷和李秉孝为李原划定的食邑封地。

    就是青原县西部,靠近北邙山东麓的一大片区域。

    这里有村七座,水源充足,土地也算肥沃。

    要说有什么缺点的话,那就是现在这个区域内的匪患比较严重。

    不过这对于李原来说,真的不叫事。

    如果山匪敢打这位青原县伯的主意,那真是自己往铁板上撞。

    最关键的人丁土地确定了。

    事不宜迟,青原县伯的授土授民之礼也就可以举行了。

    上午巳时,也就是后世的十点钟。

    青原县衙前,鼓乐大奏。

    在数百名亲卫的护卫下。

    北宁伯赵明远,李秉孝,以及紫衣太监刘福等三人,也走上了县衙前的授封台。

    青原县的百姓,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大官,各个都是伸长了脖子观望。

    不断有人冲撞拥挤,场面一时有些喧闹失控。

    好在布置在四周的县衙差役,赶忙冲上去弹压。

    忙活了好一阵,总算是控制住了局面。

    看到现场已经安静。

    为首的紫衣太监,手捧圣旨迈着方步走到了台前。

    他先轻咳了一下,然后用公鸭嗓高声问道。

    “青原县伯—,可在?”

    “臣在!”

    随着一声响亮的应答,在众人的目光注视中。

    一名身穿伯爵袍服的俊美男子,走到授封台前,躬身下拜。

    来者非是旁人,正是今日授封之礼的主角,青原县伯,李原。

    见正主到了。

    紫衣太监便展开了手中的圣旨,当众宣读道。

    “天眷有德,国酬军功,咨青原伯李原,世代忠贞,体国公勤。”

    “昔铁勒蛮骑犯边,尔率锐师破虏于赤水河,斩首三万,扬我国威。”

    “今授土授民,以酬尔军功。”

    “特授食邑五百户,封于青原县地。”

    “东至青原西河,西抵北邙山脚,南界碎石坡,北接黑山岭,皆归尔家世守。”

    “其封邑,内有民三千两百丁口,有田两万七千亩,鱼塘桑田无算。”

    “准尔设府治,置典签,行劝课农桑之权,享岁入粟帛之利。”

    “尔需恪守臣节,毋纵家奴扰民,勤修武备,勿使封疆生衅。”

    “宜体朝廷封土之恩,永保朱门簪缨之贵,钦哉~。”

    紫衣太监宣读完圣旨。

    李原忙跪拜行礼,口中高呼。

    “臣—谢封—!”

    见李原起身,紫衣太监将手中的圣旨递给了李原。

    口中温言说道。

    “咱家恭喜青原县伯了。”

    李原也连忙回礼。

    “多谢刘公公,您辛苦了”

    紫衣太监从李原这里拿到了好处,心情自然不错。

    “好说,好说,伯爷乃是我大梁的栋梁。”

    “咱家辛苦一些,也是应该的。”

    李原接过了圣旨,打开扫了一眼就是一愣。

    因为刚才这位刘公公口中宣读的食邑封地面积,可比这圣旨上写的要大的多。

    李原脑筋急转,这是怎么回事。

    他转头一望,却见老侯爷与李秉孝正向着他微笑点头。

    李原心中一惊,难道是老侯爷和左侍郎,篡改了圣旨上的封地!

    我的天,难道这也可以?

    他又想到,刚才紫衣太监宣读圣旨也是篡改过的。

    显然三人已经达成了默契。

    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看来自己这一千两真的不白花啊。

    李原还没来得及细想,便听到鼓乐之声再起。

    这授土授民之礼的第二项,便是由左侍郎李秉孝,授李原田土民册。

    这个仪式其实就是走个过场。

    李秉孝将一摞舆图户籍册交给了李原。

    便代表着,这些领民土地正式授予了青原县伯。

    李原接过舆图与户籍册,在次谢恩。

    李秉孝对他小声说道。

    “青原伯,变更封地之事,你不用担忧。”

    “户部的户籍舆图,无法对应也是常态。”

    “只要我们三名上官都同意此事。”

    “到时候我与老侯爷到户部,重新补个文书便可。”

    李原听闻自然是心中大喜。

    两位大人为了他李原,愿意做到这一步,李原心中是心怀感激的。

    李秉孝虽然嘴上说的简单,到户部补个文书便可。

    但真要操作起来,定然是麻烦重重。

    李原决定两位上官走时,自己一定要备上一份大礼。

    这授土授民之礼的第三项,便是训诫。

    行训诫之礼的,自然就是老侯爷赵明远。

    李原整理了一下衣袍。

    肃然的站在北宁侯的面前躬身受教。

    只听老侯爷轻咳一下,口中严肃的说道。

    “夫封爵授土之任,重于千均,当日夜勤勉,抚恤黎庶,劝课农桑,使境内无饥寒之民。”

    “家奴部曲,更要严加管束,毋令倚势欺人,致伤朝廷体统。”

    老侯爷训诫完,李原忙再次恭敬行礼,口中说道。

    “谢北宁侯训诫,在下受教。”

    老侯爷满意的点了点头。

    随即,又从怀中拿出了一份文书,温声对李原说道。

    “朝廷对各地勋贵,有法度约束,不可随意筑城招募部曲。”

    “但我知这青原县土地贫瘠,丁口逃散甚众。”

    “想要编练起一支兵马,殊为不易。”

    “你又有守土御敌之责在身,不可懈怠半分。”

    “这北川道,又不同于他处。”

    “这里是铁勒人南侵的必经之路。”

    “兵马少了,定然是不堪用的。”

    “我便从朝廷,特意为你请了这份手令。”

    “你可在这青原县境内,开垦荒地,募流民垦殖,筑坞璧以卫。”

    “招募兵马的数额,可量力而行,不再约束。”

    原来在大梁,不同等级的勋贵,拥有多少兵马甲士都是有定数的。

    比如乡伯部曲不可超过两百,县伯不可超过五百。

    驻守要地的侯爵兵马一般在数千左右。

    比如大梁四大侯的兵马,都是限定在五千之数。

    一旦你招募了超过自身数额的兵马,朝廷便可视你为谋反。

    李原还正在为这个事情头疼呢。

    老侯爷赵明远,便为他送来了这道手令。

    这可让李原高兴坏了。

    自己有了这份手令,扩编兵马,州县的两级官员便不敢再说什么了。

    李原心下感激,连忙对着老侯爷深施一礼。

    “李原多谢侯爷栽培。”

    北宁侯拍了拍李原的肩头,很是欣慰的说道。

    “老朽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些了。”

    “青原伯,这北川道数十万百姓的安危。”

    “可就都要依仗你了。”

    李原连忙神色激动的抱拳答道。

    “在下定然不负伯爷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