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食邑丁口与部曲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星月骑兵字数:2837更新时间:25/04/15 13:20:37
    此时已经接近晚夏,山川草木茂盛。

    举目望去,眼前是一片郁郁葱葱的平川。

    一条小河从西向东在平川上蜿蜒,沿着河川两岸,点缀着数处村落。

    土屋茅顶炊烟袅袅,不时有农人在田间忙碌,鸡鸣犬吠远近相闻。

    好一片田园风光。

    李原登上山坡远眺,眼前是一片峰峦叠翠,云雾缭绕,那便是北邙山的西麓。

    看到如此美景,李原的心情颇为舒畅。

    他虽然是出身自青原县。

    但青原西部的这片地方,李原也是第一次来。

    站在高坡上,俯瞰整个食邑封地,形状犹如一片枫叶。

    遥望着远处的村落,李原略有所思。

    此时,县主簿杨悦与左司卫张魁,带马来到了李原身旁。

    杨悦指着不远处,河川附近的村落说道。

    “伯爷请看,这次您要接收的民户村落,共有三座。”

    “这三座村子,都是沿着这条碧水河的上下游分布。”

    “分别是近处的河西村,不远处的河中村,还有靠近北邙山山脚的河东村。”

    这时张魁也忙说道。

    “我们督军府划拨给伯爷的食邑,共有四座兵户村寨。”

    说着便一指东侧的一片村落介绍道。

    “伯爷请看。”

    “东侧山脚下的便是石磨寨,远一些的是翠林村,绕过这处山脊便是青麻村与草庐村。”

    李原点了点头,对众人说道。

    “好,那我们就从最近的河西村,开始接收食邑。”

    说完一带马,队伍便向不远处的河西村而去。

    此时在河西村的村口。

    在老村正的带领下,百十户的村民都在等待那位青原县伯的到来。

    昨天他们便接到了县衙的文书,说他们河西村已经被划拨给了这位青原县伯,成了县伯的食邑。

    村民们对于自己村子变成县伯的食邑,有些惶惶不安。

    他们不知这位伯爷会如何处置他们,自己的命运又将如何。

    村民们正在低头议论。

    忽然间,马蹄声阵阵,一支队伍自远处而来。

    村民们忙抬头一望,只见百余名骑兵身上铁甲闪亮,马蹄隆隆震响。

    骑兵的队伍直接穿过了农田小路,向着河西村的村口而来。

    这也是李原从北宁侯那里学到的经验。

    对于手下食邑封户,第一面一定要震慑住。

    这样就能掌握主动权,这些村民也会更加恭顺。

    果然,当滚滚的骑兵穿过乡间的时候。

    无论是田间的农夫,还是村口的村民无不胆战心惊。

    他们忙在老村正的带领下,恭敬的跪伏在地,迎接青原伯的到来。

    看到此景,李原心中微微点头。

    自己武力震慑的目的达到了。

    那下面就要拿出自己亲民的一面了。

    李原来到了村口,带住战马看了一下眼前跪伏在地的村民。

    连忙跳下马来,几步走到为首的村正面前。

    伸手亲自将老村正扶了起来,口中还说道。

    “老先生请起。”

    “本伯受朝廷之命,接收河西村。”

    “以后大家便是自家人,都起来吧。”

    老村正与村民见这位伯爷待人宽厚,心中多少安稳了一些。

    这时,主簿杨悦走了过来。

    从怀中掏出了一本账册和文书,对着众村民宣读道。

    “从即日起。”

    “河西村人丁一百零三户,土地两千四百五十亩。”

    “皆划归青原县伯为封地食邑。”

    “税负徭役,皆听县伯之令。”

    主簿杨悦宣读完县衙的文书,下面的河西村民都是互相观望,沉默不语。

    老村正连忙对着李原躬身问道。

    “我河西村愿奉县伯为主。”

    “只是不知,我们河西村今年的税赋劳役几何?”

    “还请伯爷明示。”

    “以安村民之心。”

    对于河西村的村民来说,他们其实并不在乎自己是普通的民户村,还是这位县伯的食邑。

    他们所在乎的只有一样,那就是秋收之后,自己要被征收走多少钱粮。

    在大梁北方,上田亩产粟米一般在三石左右,也就是300斤,下田在两石左右差不多是200斤。

    而大梁的田税,差不多是十取其二。

    也就是上田每亩收六斗60斤,下田则是每亩收四斗40斤。

    看起来税赋似乎不重,其实对于农户来说并不轻松。

    准备种子农具,租用耕牛,其实就要消耗掉土地三成的产量。

    剩余的粮食,还要养活一大家子五到六口人,实话说根本就不够吃。

    村民们还要去乡间采集野菜草根树皮,才能熬过去。

    除了征收田赋,村民每年还需要向官府缴纳丁口钱和布匹。

    可说是百姓辛苦劳作一年,也是所余无几。

    河西村最关心的便是这位县伯会如何征税。

    所以才有河西村老村正的一问。

    李原并未答话,因为负责处理这件事的是家中管事李忠。

    出发之前,李原便询问李忠,食邑的税赋该如何处置。

    按照李忠的说法。

    勋贵与领内乡民土地关系一般有两种。

    其一便是普通的食邑丁口,每年上缴定额的土地收成丁口钱,参加劳役。

    领内遭受匪患入侵时,要自备武器充当乡兵。

    但除此之外,勋贵对他们并不能多加干涉。

    其二,便是彻底依附勋贵的家丁部曲。

    这些部曲所缴纳的税赋和劳役,全凭勋贵一言而决。

    而勋贵对他们有绝对的支配权。

    虽然彻底依附没了自由,但大多勋贵都会有所优待部曲。

    毕竟勋贵麾下的兵马,基本也是由这些部曲家丁组成。

    在勋贵接收新的封地之时,便要让村民自选。

    是做寻常的食邑丁口,还是投效勋贵做部曲家丁。

    那位说了,你都已经当了县伯,为何不强令所有领民都依附自己成为部曲。

    为何还要让村民自选。

    那是因为,以前确实有勋贵这么做过,最终的结果便是领内爆发了民乱。

    朝廷御史立刻趁机弹劾,朝廷以苛政戮民为由,罢去了这位勋贵的爵位。

    所以对于勋贵接收新领,朝廷要求必须要让领民自选。

    这也是大梁制约勋贵权利的一种手段。

    不过要让这些领民投效为部曲,也不是没有办法。

    那就是要让他们知道好处。

    李忠先是向河西村的众人讲解了食邑丁户与依附部曲的分别。

    然后便问道。

    “那你们河西村,是要做食邑丁户呢,还是做我家伯爷的部曲?”

    “这......”

    河西村的村正与众位村民对望了一眼,然后躬身说道。

    “伯爷可否让我们商议一二。”

    李原点点头。

    “可以。”

    “到今日日落之前。”

    “你们必须做出选择。”

    说完这些话,李原也没有拖延,在村民们敬畏的目光中带着队伍便离开了。

    看着青原伯远去的队伍。

    河西村的村民,便都汇集起来商议。

    老村正先发言。

    “大家觉得应该怎么选呢?”

    一名村民说道。

    “我觉得还是当食邑丁口就好。”

    “彻底依附当部曲,必然会被人家当牲口一般的驱使。”

    另一个村民也说道。

    “说的没错。”

    “我们河西村,现在又不是过不下去。”

    “还是一切照旧的好。”

    其他村民也是议论纷纷,也都是这个意思、

    老村正思量了一下,点头说道。

    “好,那我们河西村,就选择当普通的食邑丁口。”

    只是他不知道,这个选择让他和河西村后悔了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