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出名要趁早

类别:女生频道 作者:唐荔枝字数:2198更新时间:25/04/24 22:36:49
    “如今正值春暮,不如就以此出一题,看看诸位能否以策论见长短。”

    话音未落,众人面面相觑。

    即兴作策,难度可比作诗高多了。

    谷夫子从容说道:“题目便是‘春暮时节,地方农事若何勃兴’,题意简要,不拘篇幅,但求理明见远。”

    席上片刻寂静,随后有人低声提笔,开始落墨。

    徐清咬了咬牙,脸色黑沉。

    他虽作诗算得上工整,但策论素来不是强项。

    他心里不甘,脑中翻来覆去,却总理不出个清晰的思路。

    席上的众人大多也都眉头紧锁。

    相比下,谢景就显得从容镇定许多。

    他低眉思索片刻,便提笔写下开头。

    徐清瞥见这一幕,内心更加焦躁。

    他眼前的纸张上还空空如也,脑海中的思绪却乱成一团。

    他强迫自己冷静,最终匆忙写下一段。

    但越写越觉难以下笔,最后草草收尾。

    心中更是已有几分自知之明。

    这一场,他又比不过谢景。

    不多时,谷夫子示意停笔,文章被收集送到诸位夫子面前。

    谷夫子逐一查看文章。

    他眉头微蹙,看过几篇后没有过多点评。

    徐夫子看着谢景的文章,目中露出几分赞赏之意。

    “谢景此篇策论思路清晰,言辞得当,能够正面回应题目,条理分明,又不失简明扼要。”

    众人听罢,无不侧目看向谢景,心中惊叹。

    他们原以为谢景只是诗文皆优,却没想到策论也能写得如此好。

    徐清坐在一旁,脸上保持着平静,但心中却像翻滚的热浪,烦躁不已。

    “夫子,敢问我们可否看看谢景的文章?”

    徐夫子转头看向谢景,见他没有拒绝,便将文章递给说话之人。

    那人好奇地伸手接过,开始细细研读。

    不多时,忍不住低声赞道:“行文流畅,见解独到,确实是佳作。”

    他说着,又将文章递给了身旁的人。

    不一会儿,谢景的策论便在众人手中传阅开来。

    每一位读到的学生都不禁点头称赞。

    “这个谢景,之前并不曾听说过啊,不过这个名字倒耳熟的很,谢世子的一个养子,似乎就叫这个名。”

    “谢世子是有几个养子,不过我只听说过大儿子谢惊春。”

    “对。”有人点头附和,“谢惊春少年将军,当年齐王叛乱时,侯府被围,他立下了大功,还受到皇上的赞誉。可这位二儿子,确实听得不多,难道他就是谢景?”

    “估计就是他,”先前那人点点头,“难怪能写出这样精彩的文章,果然是谢家的人,家风如此,后辈自然不凡。”

    众人议论纷纷,神情中透着对谢景的佩服与好奇。

    眼看诗会接近尾声,谷夫子站起身来,环视四周。

    众人看到他起身,纷纷收声,屏气凝神等待他最后的点评。

    谷夫子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今日诗会,诸位皆有佳作,不愧为京城各个书院的优秀弟子。”

    他顿了顿,目光从众人脸上掠过。

    “诸位都知道,静远书院已多年未曾收徒。”

    这话一出,席间一片哗然。

    静远书院之名,众人无不耳熟能详,几乎是所有学子的心中圣地。

    不少人心中暗想,莫非今日诗会要选拔新生?

    谷夫子见众人反应,神色未动,“静远书院虽久不收徒,但也并非永不纳贤。最近,我收了一名新弟子。”

    “他就是谢景,也是我唯一的关门弟子。”

    这番话落地,四座俱惊。

    许多人不可置信地看向谢景,心中充满震撼。

    “谢景?竟然是他?刚才还不明白为何他能坐到谷夫子身后,没想竟然是这样!”

    “我还以为静远书院的门早已关死了,没想到竟然破例收了他!”

    “这可是关门弟子啊……”

    谷夫子这样的名士,居然收了谢景为关门弟子!

    谷夫子转眸,看了谢景一眼。

    他今天把谢景带来,一是为了让他和其他文士交流。

    还有就是把他引到众人面前。

    对于文士来说,名声很是重要。

    好的名声,可以让更多的人支持追随你,身后的力量会变得更加强大。

    能做的事情也更多。

    而出名要趁早。

    谢景抱负远大,想做的事情只会更多。

    他愿意助他一臂之力,让他乘风而起,直上青云。

    他知道谢景身后是谢砚礼。

    但他更知道,谢景不是那种愿意一直呆在父辈庇护下的人。

    他的能力,也足以支撑他为自己搏出一片天。

    谢景听拱手行礼,语气谦逊而稳重:“学生必当勤勉,不敢辜负。”

    今日之事,很快便在京城中传开。

    他天赋卓绝,又是谷夫子唯一的关门弟子。

    一时之间,满城皆知,少年才俊,名动京华。

    所有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谢景。

    ——

    入夜时分,清澜院的灯笼已经点上,暖黄的灯火从窗棂透出。

    谢景从院门口走进来,身上的青衫带着外面的寒气。

    门口的侍女们忙不迭上前为他打了帘子,恭敬地行礼。

    “景少爷回来了。”

    小荷眼尖,一眼瞧见他略显疲惫的模样,立刻通报进去。

    堂内,秦九微正坐在案前翻看一封书信,听到脚步声,抬头便见是谢景走进来。

    他面色有些倦,但身姿仍然笔直,手中还拿着刚从诗会带回来的卷册。

    “回来了?”秦九微放下书信,目光柔和地看着他,“这一天可累坏了吧?”

    谢景微微颔首,语气淡然:“还好。”

    秦九微却知道,虽说是诗会,但一天的应酬谈诗,肯定会耗费了不少精力。

    她轻声吩咐小荷:“去厨房,让他们准备些饭菜送过来,还有一些合时令的蔬菜炒三鲜,再上几道点心。”

    她看向谢景轻笑,“你在外一天,应是没好好用膳,先吃一些吧。”

    “多谢母亲。”

    随后,谢景在椅子上坐好,侍女很快递来热茶。

    他喝了一口,转眸见空荡荡主屋,不禁疑惑道:“父亲和三弟他们呢?”